第778章 未必会比科幻小说里的差(1 / 2)

“单兵动力机甲、亦或者复古的叫法墨家机关兽……其实就是军工+民用科技交叉整合的产物。”

玄真笑着解释道:

“可以这么说,目前国内技术储备在子系统级已有相当大突破,我军装备的大量机械狗,以及之前风靡的宇机器人,其实都是在这种成熟的环境中整合而来的。”

“当然,以现有技术,要想真的达到科幻片里单兵动力机甲描述的那种效果,在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算法、能源密度方面仍是核心挑战……不过修士的能力恰好可以弥补上这一短板!”

“就说系统集成上……以往的概念中,需打通「动力-结构-控制-能源」的协同设计,避免子系统性能割裂,可修士的符箓烙印术,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如肌电信号精准识别动作意图……如果没有修士的参与,还需要不知道多久的算法迭代,可类似王铁柱这种,专注精神力强化的天罡小队的控制中枢和阵眼,其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处理及放大器。”

“最后便是电池的能源密度问题了。”

玄真缓缓开口道:

“现有电池确实在短期内难突破,需在性能-续航-重量间做权衡,但其用来储炁,支撑起一场剧烈战斗还是没有问题的,大不了换电池便是……况且咱们的天罡小队几乎都围绕着核电站进行部署,在能源的补给方面问题应该不大。”

其实按照玄真的想法。

如果不是低阶修士承受不了那么高的电压,类似电塔上的“电离炁盾”

以及“电离射器”

,都可以整合进机甲里。

再配合上高能物理实验室根据徐顾问的那招隙间风推导出来的“空间切割武器”

他想象中的机甲,未必就会比科幻小说里的机甲差……

不过那个目标离实用还是太过遥远,玄真最终没有开口。

他的指尖在平板上快滑动,调出一份标注着“子系统技术图谱”

的文档,语气愈笃定:

“曾老,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基础,国内早有布局,不是从零起步。

您担心的系统整合问题,我们已经和十多家企业、机构对接过,核心子系统都有成熟方案可落地。”

他先点开“动力与驱动”

模块,屏幕上立刻弹出几家企业的1ogo:

“汇川技术的伺服电机您肯定有印象,他们给工业机器人做的驱动系统,精度和扭矩完全能迁移到机甲关节上;还有大礓动力,您看这微型无刷电机的参数,无人机上用了这么多年,小型化和稳定性没问题,改改就能适配机甲手指、脚踝这些精细关节。

要是涉及重型驱动,航天科技集团的液压系统更靠谱,他们给装甲车做的动力模块,扛得住战场复杂环境。”

曾老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数据,指尖在桌面轻轻点了点:

“动力是根基,这些企业的技术确实经过验证。

那结构材料呢?”

“您放心,材料这块我们找了三家龙头兜底。”

玄真切换到“结构与材料”

页面:

“宝钛股份的钛合金加工技术,航空航天都在用,机甲的框架用他们的钛合金板材,强度够还能减重,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的碳纤维,t8oo级的已经量产了,机甲的一些非炁传导壳体,可以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现在3d打印技术也能用上,复杂的结构直接打印成型,不用再拼接,效率能提三成。”

“控制和传感是关键,别到时候机甲跟不上修士的动作,反而成了累赘。”

曾老的语气里仍有顾虑。

玄真立刻调出“控制与传感”

子系统的方案:

“这块我们重点盯了科达讯飞和歌尔股份。

科达讯飞做的肌电信号识别算法,能精准捕捉修士手臂、腿部的动作意图,误差能控制在o1秒以内,歌尔股份的s传感器,比指甲盖还小,嵌在机甲内层就能实时测姿态,配合研华科技的边缘计算芯片,数据不用传后台,当场就能处理,不会有延迟。

之前我们做过测试,修士掐手诀、踏罡步,机甲的关节能同步跟上,没出现过卡顿。”

曾老微微点头,又问:

“能源呢?”

“能源我们做了双备份方案。”

玄真解释道:

“主力用柠德时代的定制碳银电池,能量密度高关键是可以根据机甲的体型来异化,要是需要长续航,还能加翼华通的氢燃料电池模块,虽然体积大了点,但维持非战状态下的续航还是没有问题的,大不了像副油箱一样战斗时抛弃就好,而且……氢燃料电池本身就可以当炸弹使……”

“应急充电也有办法,中华普天的远程无线充电技术,搁电站周边巡逻,甚至都不用拆电池。”

说到这里,玄真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至于武器系统,就不用赘述了,反正防护方面,际华纺的核生化防护层能嵌在机甲内层,光启技术的材料能扛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