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卷末总结不喜者可直接略过不影响后文(3 / 5)

眼看人低的人还少吗?嫉妒到狂的人还少吗?仗势欺人的人还少吗?

我不否认世界是有聪明人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聪明人啊。

……

第六,为什么开头不据理力争,自证清白?

我自觉开头应该写清楚了,不是不争,而是当有人铁了心要冤枉你,而你又拿不出确凿证据的时候,你说再多也是无用,甚至你就算拿出证据了,别人也能一口咬定你的证据是假的。

姜峰不是没有自辩过,可结果是杨世非要在他头上扣帽子,美其名曰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你的据理力争,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介小丑。

就这还有人诟病。

我想,他们大抵是没有经历过被人冤枉的滋味。

当你在现场拿不出证据,甚至连你的辩解在别人看来都是无用的时候,我认为,以退为进才是上策。

更何况,姜峰早就有心离开,就算没有诬陷这回事,他也会离开。

后来我又想到,或许是书友觉得主角的做法太憋屈,当时就应该站出来咔咔一顿打脸,甚至大杀特杀,才会觉得舒服,否则就是番茄第一窝囊主角。

诸位,烦请细看开篇第一句的阅前提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七,文人凭什么看不起武夫?

在书友看来,如果读书人没有修行路径,没有武力加身,那又凭什么看不起武夫?

对于这一点,我并不认同。

(个人看法,你可以不认同,但你别杠我,我不听。

宋朝时期,文人地位高于武将,那时候文官的武力值难道就高于武将?

武夫粗鄙,冲动,动不动就拿刀砍人,对于讲礼仪,讲道理,提倡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人来说,难道不该鄙视?

我打不过你,但不妨碍我看不起你,这是文人的共识!

不是非要从修行的角度来看问题,然后说世界观不完善。

当然,书中景国这种情况,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卷尾几章已经有说明了】

……

第八,不良人的名字起的不好。

不良人中的不良,有两重含义,这点文中已有解释。

不求良人,但求无畏。

景太祖希望,这群人以不良之身,于敌不良,于己求良。

这也是我选择以景国为开端的原因。

不良人的设定便在于告诉我们,纵使不良,只要心有追求,亦是良人!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设定,与现实中确实不同,容易对号入座,所以,只求大家轻点喷。

……

最后,种种问题,我都只归结于一个问题:更新太慢。

我认了,只能说,尽量加快更新。

最近我的写作状态确实有点问题,每天写得慢,写出来的东西还不是很满意。

我尽量做些调整。

……

好了,暂且先翻篇了。

再来说说,书名为什么叫武夫登门!

武夫两个字不难理解,重点在于登门。

姜峰出身寒门,于是登门二字便有多重含义。

登豪门,登贵门,登皇门,登宗门,登城门,登国门,以及简介说到的,登仙门。

至于因何事而登门,皆在书中。

于小说外,所谓的‘门’,也是我的一点念想。

我想凭借此书,登一下小说这道门槛。

不奢望能够大火,只希望能够坚持到完本。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有两种坚持。

作者坚持更新,读者坚持追更。

任何一方放弃,这本书都不会有好成绩。

作为先一步坚持者,我希望能走到最后,也希望诸君能陪我走到最后。

此外。

我现,大家喜欢看的,除了探案,就是打架。

可文中有些桥段,比如文守仁与姜峰在茶馆那一段(第110章)。

那一段我个人觉得写得挺好。

那是姜峰对自我的认知和思考,也表明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理想。

他并不伟大,他只是一个自私的人,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

但好像大家并未有什么反馈,以至于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大家并不认可这样的爽点。

或许第二卷开始,我需要改变一下写法。

最后,再回归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