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辣么大的一台机甲呢?(2 / 3)

sp;  他的这个脑洞不过是随口一提,听米洛这么一解释便也不再坚持,而是又抛出了另一个猜测:“那么船长,会不会是编织者项链的问题?”

    这次米洛没出声了,只见他同样面露问询,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槿。

    很明显。

    他也想到了这种情况。

    槿拨弄了两下掌心的项链,沉默了一会儿:“理论上不太可能,编织者项链的本质技术是物质压缩与质量转移,涉及到了极其深奥的时空构型。”

    “编织者项链内部的基本单元是‘圈子’,它们在10^-39的尺度上会表现出很高离散性和有限性——编织者项链名字里的所谓‘编织’,就是用无限离散的辫子群将这些圈子按照某种路径编织成一条莫比乌斯一样的单侧曲面。”

    “外界的物质在被编织者项链光线照射到之后,质量会先被引入项链内部的路径,开始在这条莫比乌斯环上无限循环——这个路径以负能量场的技术连接着扑棱扑棱号,所以过程中并不会有质量损耗。”

    “失去质量的物质则会被以非交换几何进行紧致化,这种情景下体积和面积不再是连续的,于是就可以被收入允许物质以极高密度存在的编织点内了。”

    “当然了,理论是一回事,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是另一回事——编织者项链的持有者不止我一个......所以我要找人确认一下,大概得花点时间。”

    顾维边听边点着头。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隐隐有些微妙——自己的机甲虽然丢了,但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槿说的这些内容他只能理解一半左右,譬如所谓10^-39的尺度,显然就是普朗克尺度的类似概念,也就是经典时空的一个最小尺度。

    比如说普朗克长度是10^-35米,普朗克时间是10^-44秒等等.....

    在顾维穿越前的物理界,普遍认为普朗克尺度就是我们认知宇宙的极限。

    诚然,这种看法和槿所说的情况有些相悖,但并不是说地球的物理框架就是错的——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现在地球的认知只达到那个程度而已。

    紧接着。

    在这种尺度下的那什么‘圈子’,会具备着某种负能场之类的性质,顾维估摸着可能和卡西米尔效应有些关系,以此形成了编织的链条。

    至于质量的传输应该涉及到了势阱隧穿,也就是所谓的量子隧穿——这是一种在地球上就可以找到实例的现象。

    所谓量子隧穿,指的就是在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总能量的情况下,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

    最常见的实例就是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因为引力虽然说把恒星内部的物质压得比较密实,而且是恒星发生核聚变、发光发热的最终的能量来源,但实际上,恒星内部的密度并不太高。

    要让原子冲刺冲破库伦力的阻挡达到另一个原子的怀抱中,所需要的条件至少要比太阳核心的温度高数百倍才行。

    然而现在咱们头顶上的太阳偏偏在哼哧哼哧的发生着核聚变,这玩意儿靠的就是忠!诚!......错了,靠的就是量子隧穿。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