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济宁:水脉之源,儒风之根(2 / 2)

上是古城夜游,游客多得很。”

我感受到一种变化的自信。

济宁,这座从孔庙里走出来的城市,正在重新学会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我写下:

“济宁的夜,不以喧嚣为荣,

而以沉静为贵;

她的光,不追求炫目,

只愿在暗处长久照见人心。”

水陆并重·文明共鸣·地图落笔

五天济宁之行,我见过历史的凝固,也感受未来的流动。她既是一座靠水生存的城市,也是一座靠文化立魂的城市。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微山湖水波之畔、大运河流线之间、孔府门前与太白湖畔,郑重落笔:

“第247章,济宁已记。

她是水系中的节拍器,

也是文明长河中最耐心的音符。”

下一站,是枣庄。

那里不仅有滕州的墨子与鲁班,还有埋藏在地底的煤炭与地下交通。我想知道,一座煤与墨并存的城市,会奏出怎样的地底低音与理想高音。

我轻声说:

“礼已行,火将燃——枣庄,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