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吴侬软语话江南一舟一水皆文章(2 / 3)

同伴这么一提醒,他也现了其中的蹊跷。

“确实奇怪,”

他沉吟道,“若是海黄,断然不会是这个味道。

可若非海黄,这般品相的纹理,尤其是这几个‘鬼脸’,也太过逼真了些……”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纷纷上前研究,一时间,这小小的船舱,竟开起了一场关于“名贵木材”

的现场研讨会。

看着这群平日里高山仰止的泰斗们,此刻如同好奇宝宝般,围着一张桌子争论不休,刘楚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直到他们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自己身上,他才不紧不慢地揭晓了答案。

“诸位先生不必猜了。

这张桌子,既是,也不是花梨木。”

他指着桌面那美轮美奂的纹理,缓缓说道:“它的‘皮’,是真的。

我们确实是采购了一批品相极佳的海南黄花梨老料,将其通过特殊工艺,切削成了厚度仅有02毫米的薄木皮。”

“然后,”

他又敲了敲桌子的侧面,“我们将这些珍贵的木皮,通过高温高压,与内部的实心柚木基材,进行了一体化的融合。

所以,诸位看到的是花梨木的纹理,闻到的,却是柚木的清香。”

“为何要如此?”

一位专家不解地问道,“以青瑶山庄的财力,用整块的花梨木,也并非难事吧?”

“先生说的是。”

刘楚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却微微收敛,换上了一种更为严肃的神情。

“只是,我们建的是一个景区,而不是一个博物馆的展柜。

海南黄花梨,固然珍贵。

但它的质地,相对偏软,也畏惧潮湿。

若真的用纯实木,放在这常年水汽充盈的画舫之上,不出几年,便会开裂、变形,也经不起每日成百上千游客的触摸与磕碰。”

“而柚木,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船用木材之一。

它富含油脂,天然防潮、防腐、防虫蛀,且质地坚硬,稳定性极高。”

“我们这么做,既是用最珍贵的花梨木,保留了这份独一无二的中式美学。

也是用最坚实的柚木,保证了它能长久地,在这片水面之上,为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提供最稳定、最安全的服务。”

“美,固然重要。

但耐用与安全,才是我们所有设计,都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

一番话,掷地有声。

船舱之内,再次陷入了寂静。

专家们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困惑,转变为此刻深深的震撼。

他们本以为,自己又现了一处青瑶山庄“炫技”

式的细节。

却没想到,这细节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沉的、对游客安全与长久运营的极致考量。

就在这时,一阵清越嘹亮的歌声,毫无征兆地,从不远处的河面上传来,打破了船舱内的宁静。

“青石板哎慢慢走哎”

“阿妹的笑在桥上头哦”

那歌声,带着几分水乡特有的粗犷与野趣,没有丝毫的雕琢,却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艘乌篷船正从他们的画舫旁缓缓划过。

船头,一位穿着蓝印花布对襟衫、戴着斗笠的老船夫,正一边不紧不慢地摇着橹,一边扯着嗓子,唱着不知名的山歌。

他的船上,坐着一家三口。

那个年轻的父亲,正举着手机,兴奋地录着像;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则和着节拍,开心地拍着手。

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与画舫内这略显严肃的学术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紧接着,仿佛是引了连锁反应。

另一艘小游船上,一个年轻人受了感染,也调皮地学着那老船夫的调子,大声地“啊啊”

回应着。

霎时间,整个河面上,都充满了游客们的欢笑声、歌声与喝彩声。

“噗通!”

一条体态丰腴的金色锦鲤,仿佛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猛地跃出了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又重重地落回水中,溅起一片晶莹的水花。

“哇!

鱼跳起来了!”

“快看快看!

是金色的!

要转运了!”

“这地方,也太有灵气了吧!”

更多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试图捕捉这动人的一刻。

画舫内,何镜山教授看着窗外这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