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化险为夷(2 / 3)

清秋醉 思夏言 2495 字 7天前

不知北凉王又有什么了不得的旨意,还是觉得不做些落井下石的事情,对不起他这么周密的部署,所以特地让将军来斩草除根?”

一时间,拓跋冲又羞又恼,好一会儿才平复情绪道:“你这个牙尖嘴利的小女人,实在是好生厉害!

不过没关系,我不同你计较。

告诉你,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小爷麾下的北凉铁骑。

我此行,就是为了支援联军,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北凉勇士!”

虽然他的话语之中总是多了些过于自信的色彩,但是沈亦清却真切地抓住了其中的重点:这是拓跋冲擅作主张调动的北凉铁骑,为的是支援这场万安的战役。

没等沈亦清与凌飞宇开口,拓跋冲又赶忙补充道:“哎,你们不用太感动,小爷这么做不是为了你们,更不是为了那个顽固不化的燕云易。

纯粹是因为我北凉三万铁骑此时仍被那些北境杂碎纠缠着,分不开身。

至于拯救你们,也只是顺带而为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他有些膨胀的话语,沈亦清与凌飞宇二人并不心生厌恶,反倒相视一笑,只觉得他有些赤子之心的可爱。

沈亦清笑着道:“好好好,你说的都对。

拓跋冲,不管怎么样,谢谢你。”

别看拓跋冲平日里油腔滑调,说话十句里少不得有一两句的调侃,此时面对沈亦清颇为真诚的感激,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低了低头。

似乎是为了缓释自己没来由的尴尬,又或是掩饰此时不知道该作何应对的处境,拓跋冲并未再继续耽搁下去,赶忙勒紧缰绳,向着人群之中扎去。

随着北凉铁骑的加入,原本一边倒的战局呈现出莫测的变化。

当然,这些都是瞬息之间不会显现出来的,而最为直接二显着的,反倒是对于燕云易而言的纾困。

原本数十万北境大军,全都向着人数有着天壤之别的燕云骑盖过来。

虽说也要分出一些兵力对着已然脱离战局的联军围追堵截,但是毕竟只是少数人,影响并不会很大。

但是现如今北凉军队像一把钢刀狠狠地插进战场的腹地,不但冲散了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队形,更是将北境本就有些孤注一掷的士气彻底冲散。

与此同时,燕云易与呼延枳的酣战也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

呼延枳毕竟有着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北境又总是势弱,故此他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次数并不算少。

长期在逆境之中磨练出来的将领,行事最是谨慎,越是亲身上阵,越不会冒进贪功。

因此即便呼延枳一副盛气凌人,预备将燕云易踩在脚下的模样,真正出招之时反倒体现出自己的阴险与老练。

他的杀招往往并不藏在那看似猛烈的进攻动作上,而在于对方应对之时的回招动作。

呼延枳习惯于通过自己不断变换的连招以及敏捷的动作,将对手带到自己的节奏之中。

而越是快的对招动作,越是能够调起人的警觉,让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这个时候,恰恰也是一个人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

那么呼延枳只需要转攻为守,装成处于下风的处境,诱敌深入,再看准时机一举捉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够在极其意想不到的时间点收割别人的性命。

这样的招数屡试不爽,并非因为呼延枳有着多高的武学造诣,但是在谙熟人性这一点上他的确多了一些窍门。

可惜,他过往的这些经验使用在燕云易身上,并没有任何奏效的痕迹。

呼延枳的金瓜铁锤抡圆了囫囵砸过去,换做是其他人,怎么也得避闪开来。

又因为这种重型武器一旦快地旋转起来,在重力的加持之下形成的惯性会使得原本进攻的度进一步提高,躲闪不及就只能落得个脑袋开瓢的结局。

没想到,燕云易只是微微凝神,不仅没有任何的避让,反倒是勒了勒缰绳。

他借助胯下红鬃马驰骋的度,配合着手中的长枪,生生接下了呼延枳的一锤。

两把兵器交接的瞬间,似乎能够清晰地看见凭空擦出些许火星子。

呼延枳大惊失色,一时半刻差点没有缓过神来。

可这在燕云易看来,根本是不足轻重的小事,他甚至不需要片刻停歇的空隙,长枪出手,直直地向着呼延枳的项上人头刺去。

说时迟那时快,呼延枳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索性随手将两个金瓜铁锤丢到一旁,从副将手中接过两把刀刃细长的弯刀。

只是这对弯刀与其他北境将士用的那些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