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离别使人成长(1 / 2)

原红蕖将她揽入怀中,如同儿时那般轻轻拍着她的背:“莫哭,你如今也不是小时候那样,又做了苏州女子书院的小院长,小心让人看到你哭鼻子被人笑话。”

可她自己的声音,却也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

“嬷嬷,这样远隔千里,我们还能够在那里见到吗?”

黛玉忽然想起只有两个人才能进去的那个空间。

原红蕖摇了摇头,不过还是给黛玉了一些希望,

“说不定可以呢。

原来我们试过的最远距离是三百里,等过了三百里之后我每天若是有机会就去里面给你做吃的,等我下一次再去的时候,如果东西还在,就说明我们不能在那里见面了,若是东西你动过,那里可能就不会有地理的限制。

就算远隔千山万水,和我们也毫无关系。”

黛玉到底还是被安慰到了,虽然不能和嬷嬷每日都在一起,不过能在这里见面,也很是不错了。

可黛玉还是觉得万一相隔太远,嬷嬷和自己不能相见了,那自己岂不是又变成孤零零一个,所以她的伤感只是有所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

次日清晨,帝后仪仗准备启程。

黛玉与原红蕖站在马车旁,相对无言。

“记得要按时吃饭”

原红蕖最终只重复着这句最平常的嘱咐。

黛玉重重点头:“嬷嬷也要保重身体,别太过劳神。”

皇后在车驾中看着这对师徒,也不禁感叹:“原先生与玉儿感情深厚,这般分离着实令人不忍。”

皇上颔:“来年春天很快就到了。”

时辰已到,车驾缓缓启动。

黛玉站在原地,望着原红蕖从车窗探出身来,不断向她挥手。

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官道尽头。

直到车驾完全看不见了,黛玉还站在原地。

深秋的天气,已经完全没有初秋时候的燥热,却冷的让人伤感。

秋天就是离别的季节。

黛玉心中一痛,差点又落下眼泪。

忽然她觉得肩上一暖,是紫鹃为她披上了斗篷。

“原大人吉人天相,定然一路平安。”

紫鹃轻声道,“姑娘也要保重,莫让原大人担心。”

黛玉这才回过神来,现脸上早已泪湿一片。

她拭去泪水,勉强一笑:“走吧,我们回去吧,还要去书院呢。”

她转身走向书院,步伐坚定。

原嬷嬷说得对,她已经是郡主、是苏州书院的小院长,有责任在身,不能一味沉溺于离愁别绪。

然而当晚,黛玉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天边明月,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不像是上次那短暂的别离,两人都知道不时就要相见,因此倒也没什么离别情绪,可这一次

千里之外的马车中,原红蕖同样对月难眠。

手中握着一方黛玉亲手绣的手帕,上面歪歪扭扭的木芙蓉是黛玉六岁时的第一件绣品。

“大人若是舍不得,为何不向皇上请旨多留些时日?”

银朵轻声问道。

原红蕖摇摇头:“黛玉长大了,总要学会独立。

我可以在有生之年一直护着她,可若是我往生了她该如何是好。

总是要让她学会离别。”

原红蕖离去后的日子,黛玉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书院建设中。

每日天未亮,黛玉便起身处理书院事务。

先是查看前一日账目,接着巡视各课堂,午后还要亲自教授诗词课。

她参照京城女子书院的模式,除了传统科目,又在苏州书院增设了算学、医药等实用科目,还特地请来几位女医师授课。

最让她她意外的是,十王爷竟然没有随驾回京,而是以“休养身体”

为由留在了苏州。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还真的一本正经地帮起忙来。

这日,听说书院要再扩建一些场地,十王爷便带着一队工匠来了。

“听说林郡主要扩建校舍,本王特地请来了苏州最好的工匠。”

十王爷得意道,“这些都是给皇兄修过行宫的老师傅,保证把书院修得漂漂亮亮。”

黛玉正要道谢,却见贾宝玉也带着一队人匆匆赶来。

“林妹妹,我请来了原工部常用的工匠,最懂建筑布局。”

宝玉瞥了十王爷一眼,又补充道,“而且工钱只收成本价。”

十王爷顿时不悦:“本王请的工匠分文不取,全是自愿来为书院出力!”

宝玉微笑:“王爷有所不知,这些工匠也要养家糊口,书院又不差这点银子,不该白占百姓便宜。”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在院子里争执起来。

黛玉看得头疼,轻咳一声:“二位好意心领了。

不如这样,王爷请的工匠负责主体修建,宝二哥请的负责内部布局,可好?”

如此这般才平息了一场风波。

自此,十王爷和贾宝玉仿佛较上了劲,今日你捐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