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说得众臣哑口无言。
确实,这些职位女子完全能够胜任,且不会影响现有官员体系。
皇上闻言大笑:“好!
说得好!
就依郡主所言,各部可根据需要,择优录用女子任职。”
退朝后,原红蕖特意留下与皇上详谈。
“陛下也看到了,改革绝非易事。”
原红蕖叹道,“今日只是开始,往后阻力只会更大。”
皇上沉吟道:“先生有何良策?”
原红蕖取出一卷章程:“臣建议循序渐进。
先从低阶官职开始试用,待女子证明能力后,再逐步提升。
另外”
她展开章程,指着其中一条:“可设立女子官学,专门培养女子官员。
如此既不会影响国子监,又能系统培养人才。”
皇上仔细翻阅章程,连连点头:“爱卿思虑周详。
只是这女子官学,该由谁主持?”
原红蕖微笑:“现成的人选就在眼前。
黛玉此次夺得榜,又通晓政务,正是最佳人选。”
皇上恍然:“妙极!
就让郡主暂领五品编修,负责筹建女子官学。”
消息传出,朝野再次震动。
黛玉以女子之身获封正式的五品官,这可是开国以来头一遭。
不像是原红蕖,她当初是以功劳太多,以功劳做官。
黛玉这是实打实自己考出来的,根红苗正!
贾府得知后,贾母又喜又忧:“玉儿有出息是好事,只是有了这官职未免太过招摇。”
王夫人更是酸溜溜地道:“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整天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唯有探春听得双眼亮:“林姐姐真真是给我们女子长脸!
改日定要去向她请教。”
而国子监内,学子们更是五味杂陈。
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也不过从七品编修做起。
黛玉一举夺得五品官职,简直让人难以接受。
“凭什么?”
一个学子愤愤不平,“就因为是郡主?因为是原红蕖的学生?”
祭酒叹息道:“就凭人家在朝堂上说得满朝文武无言以对。
你们若有这个本事,也能得陛下青眼。”
黛玉接旨后,立即着手筹建女子官学。
这官学不同于女子书院,那是妥妥的贵族书院,也不同于女子书院分院,那就是做慈善的。
她将地址选在女子书院旁,特意请来各行业出色的女子担任教习:有擅长算术的账房女先生,有精通医术的女大夫,甚至还有善于营造的女工匠。
开学那日,皇上亲自题写匾额“巾帼书院”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女子齐聚于此,学习为官之道。
黛玉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轻声道:“诸位今日在此,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天下女子开路。
我们要证明,女子不仅能相夫教子,更能治国平天下。”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许多姑娘眼中闪着泪光,她们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向她们敞开大门。
而朝堂上,关于女子入仕的争论仍在继续。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股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正如原红蕖对黛玉所说:“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我们每走一步,就是在为后人铺路。”
夕阳西下,巾帼书院的牌匾闪着金光。
黛玉站在门前,仿佛看到无数女子从这里走出,在各个领域光热。
这条路也许很长,但至少,已经开始。
随着巾帼书院的创办,女子入仕的风潮渐渐席卷全国。
这日早朝,皇上特意召见十王爷:“朕欲在全国推行女子官学,须得先调研各地情况。
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十王爷领旨,心中却另有打算。
临行前,他特地来到巾帼书院寻黛玉。
时值初夏,书院中的石榴花开得正艳。
黛玉见十王爷来了,忙迎上前:“王爷怎么得空来了?”
十王爷看着她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忽然道:“本王明日就要离京,去各地调研女子官学事宜。
这一去,怕是要半年光景。”
黛玉笑道:“这是好事啊。
王爷若见到适宜办学的地方,记得多留意些。”
十王爷欲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