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津港千帆竞。
在最为雄伟的“竞帆号”
宝船上,黛玉第一次踏上了海船的甲板。
海风拂面,带着咸湿的气息,吹动她月白色的披风。
“郡主可还习惯?”
十王爷关切地问,眼中是掩饰不住的倾慕。
黛玉微微一笑:“比想象中要好。
多谢王爷奏请玉儿担任始新州总督,这份信任,玉儿定不相负。”
说起此事,朝堂上掀起过轩然大波。
当十王爷奏请黛玉担任始新州总督时,满朝哗然。
“女子为总督?闻所未闻!”
礼部尚书第一个反对。
兵部尚书也道:“那些海外蛮荒之地,民风未开,岂是女子能镇得住的?”
就连一向支持女子参政的官员也犹豫了:“林郡主才学是好的,但总督之职非同小可”
十王爷却是不慌不忙:“既然诸位大人觉得不妥,那这封地本王也不要了。
谁觉得能治理好始新州,谁去便是!”
这话一出,众人都哑了火。
谁不知道那始新州是十几个小国合并而成,语言不通,习俗各异,有些部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
这等烂摊子,躲还来不及,谁敢接手?
皇上见状,顺水推舟:“既然十弟坚持,朕就准了。
林黛玉听旨:封你为始新州总督,全权治理该地。
望你不负朕望,教化蛮荒,彰显天朝威仪。”
黛玉跪接圣旨时,清楚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质疑目光。
但她心中并无畏惧,反而涌起一股豪情——这是女子第一次担任封疆大吏,她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出海前,黛玉做了充分准备。
她特意从巾帼书院挑选了精通医药、农事、工巧的女学生随行,又请原红蕖从空间中取出许多实用典籍。
“这些书我都译成了当地语言,”
原红蕖指着几大箱书籍,“有农耕技术、医药常识、纺织工艺希望能帮到你。”
黛玉感激道:“嬷嬷放心,玉儿定让始新州焕然一新。”
航行了月余,船队终于抵达始新州最大的港口——新安港。
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当地人,他们肤色黝黑,衣着简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天朝来的女总督。
“恭迎总督大人!”
当地官员操着生硬的官话上前行礼。
黛玉注意到,这些官员虽然表面恭敬,眼中却带着轻视。
她不动声色,用流利的当地土语回道:“诸位辛苦了。”
这一开口,众人都吃了一惊。
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女总督竟会他们的语言。
接下来的日子,黛玉展现出惊人的治理才能。
她先巡视各地,了解民情。
现当地人多以渔猎为生,农业十分落后,便从船队带来的种子中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教授百姓种植。
“这种叫‘土豆’,耐旱耐贫瘠;这种叫‘玉米’,产量很高”
黛玉亲自下田示范,丝毫不摆总督架子。
当地百姓从未见过这等高产的作物,纷纷效仿。
不过月余,新开垦的田地里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
更让当地人佩服的是,黛玉带来的女医官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有个部落领的儿子高烧不退,巫医束手无策,女医官几剂汤药就把人救活了。
领感激不尽,亲自带着族人归顺。
然而治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这日,黛玉正在处理公务,忽闻外面喧哗。
原来是几个部落为争夺猎场大打出手,已经死了十几个人。
“总督大人,此事棘手啊。”
当地官员面露难色,“这些部落向来不和,劝不住的。”
黛玉却不慌不忙:“备马,本官亲自去调解。”
到了冲突地点,只见两拨人剑拔弩张,地上还躺着几具尸体。
黛玉径直走到双方中间,用土语高声道:“都是始新州的子民,何苦自相残杀?”
一个部落领怒道:“他们抢了我们的猎场!”
另一个领反驳:“猎场本来就是我们的!”
黛玉环视四周,忽然指着一旁荒芜的山地问道:“这片山地为何无人耕种?”
众人都愣住了。
那山地贫瘠,从来没人想过要耕种。
黛玉道:“猎场之争,无非是食物不足。
若是能开垦这片山地,种植高产作物,何须为猎场争斗?”
她当即命人取来土豆种子,示范如何在山地种植。
又承诺:“若是愿意开荒种植,官府提供种子,还免三年赋税。”
这个提议打动了众人。
毕竟打猎充满风险,若是能安稳种地,谁愿意拼命?
一场流血冲突,就这样化解于无形。
在沿海平原地区取得初步成效后,黛玉将目光投向了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