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黛玉正在处理政务,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竟是十王爷亲自来了。
“王爷怎么来了?”
黛玉惊喜交加。
十王爷笑道:
“来瞧瞧我们的女总督把始新州治理得如何。”
他环视学堂中认真学习的女子,感慨道,
“果然没让本王失望。”
傍晚,二人漫步在海边。
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美不胜收。
“玉儿,”
十王爷忽然郑重道,“等始新州治理妥当,你可愿可愿与本王共治这片天地?”
黛玉望着浩瀚大海,轻声道:“王爷,玉儿此生已许给天下女子。
治理始新州,是为了证明女子之能;开办女学,是为了启迪女子之智。
至于儿女私情”
她转头看向十王爷,眼中闪着坚定的光:“且待女子都能自立自强之时,再议不迟。”
十王爷闻言,不但不恼,反而笑了:
“好!
那本王就陪你一起,等到那一天!”
海风习习,浪花拍岸。
两个身影并肩而立,望着这片他们共同治理的土地。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并肩同行,共同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在不远处的学堂里,琅琅读书声随风飘荡,诉说着女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十年光阴如水,始新州已从当年那个蛮荒之地,蜕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春日里,梯田如翡翠阶梯,层层叠叠直上云霄;夏日里,海港千帆竞,商船往来如织;秋日里,书院书声琅琅,各族学子共聚一堂;冬日里,温泉雾气氤氲,游人如织。
这片曾经的化外之地,如今已是天朝最繁华的州府之一。
朝中官员争相请调来此,都说“在始新州为官一任,胜在别处十年”
。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林黛玉,早在五年前就已卸任总督,率领船队驶向了更远的海域。
她在任五年,将始新州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临走时万民相送,哭声震天。
“总督大人,您一定要回来啊!”
各族百姓跪在码头,久久不愿起身。
黛玉站在船头,海风吹动她的披风:“诸位保重!
始新州就交给你们了!”
她去了更远的地方,据说在海外又现了新的大陆,在那里继续传播天朝文明。
偶尔有商船带回她的消息,都说林总督所到之处,蛮荒变桃源,仿佛有点石成金的神通。
然而就在黛玉远航的这些年,京城却暗流涌动。
皇上皇后一心扑在朝政上,励精图治,却疏忽了对成年皇子们的管教。
三位皇子明争暗斗,朝臣们纷纷站队,局势日渐紧张。
不知从何时起,京城开始流传一句话:“得黛玉者得天下”
。
起初只是在一些文人雅士间私语,后来竟传到了市井街巷。
茶楼酒肆里,常有人窃窃私语:
“听说林总督在海外又建了个新州府,比始新州还大!”
“可不是嘛!
都说她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到哪哪就富庶。”
“要是哪位皇子能娶到林总督,那还不是”
这话传到原红蕖耳中时,已经晚了。
“查!
彻查这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原红蕖在巾帼书院眉头紧皱,“这是要把玉儿往火坑里推啊!”
银朵蹙眉道:“这话看似在夸林郡主,实则是把她架在火上烤。
三位皇子如今正愁没有压倒对方的筹码,这话一出”
果然,不出三日,大皇子就派人来书院打探黛玉的消息。
“听说林总督即将返航?”
大皇子的心腹陪着笑脸,“我们殿下想为林总督接风洗尘”
原红蕖冷着脸道:“总督行程是朝廷机密,不便透露。”
紧接着,二皇子、三皇子的人也陆续上门,都是旁敲侧击打听黛玉的归期。
最让原红蕖心惊的是,连皇上都特意召她入宫询问:“听说玉儿要回来了?她在海外这些年,可还安好?”
原红蕖谨慎应答:“托陛下洪福,玉儿一切安好。
至于归期臣也不知。”
皇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出去这么多年,也该回来了。”
回到书院,原红蕖立即修书数封,用加急渠道送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