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虽然依旧虚弱,但总算能进些米汤了。
这日,她强撑着坐起,对原红蕖道:“嬷嬷,我想去新三州送父亲最后一程。”
原红蕖心疼地摇头:“你现在的身子,如何经得起长途跋涉?”
“我必须去。”
黛玉目光坚定,“父亲只有我一个女儿,我不能让他孤零零地走。”
十王爷当即道:“我陪你去。
咱们乘最好的官船,慢慢走。”
宝钗也道:“薛家的商船就在天津港,船上什么都有,最适合养病。”
在众人的安排下,黛玉踏上了前往新三州的旅程。
官船特意放缓度,每日只行半日,其余时间都停靠休整。
到达新三州时,已是两个月后。
黛玉的身体在船上将养,反而好了许多。
林如海的葬礼办得极其隆重。
不仅新三州的百姓自前来送行,海外各州也派来了代表。
葬礼上,黛玉没有哭。
她静静地站在棺椁前,将一枚官印放入父亲手中——这是林如海生前最珍视的巡盐御史官印。
“父亲,”
她轻声道,“您未完成的事业,女儿替您完成了。
您放心去吧,玉儿会好好的。”
回程的路上,黛玉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她开始着手整理父亲的遗物,准备为他编纂文集。
原红蕖见她渐渐走出悲痛,终于松了口气。
这日,她将一枚玉佩交给黛玉:“这是你父亲留给你的。”
黛玉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四个字:惠及苍生。
“这是”
她眼中泛起泪光。
“你父亲临终前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原红蕖轻声道,“如今你做到了,他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黛玉摩挲着玉佩,忽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是的,她不能倒下,还有太多事情等着她去做。
回到京城后,黛玉在巾帼书院设立了“如海奖学金”
,专门资助贫寒学子。
她又将父亲的文章整理出版,取名《林公政要》,成为后来为官者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