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年来研究的心血结晶,后期主要是罗中衡的贡献,是他在树洞空间里孤独研究的体现。
主要是验证雾气迷宫碎片的存在状态,关注有关信号的密度和分布,并由此形成了雾气迷宫的基本轮廓。
随着罗南心念转动,他自己做了“插件”
的版本显现。
刹时间,“透镜星云”
整个地暗了下去,领域碎片之间互相干扰作用的噪声,形成的无止境翻涌的汹涌“黑潮”
,之前亿万“星辰”
大半熄灭,只有寥寥千百颗,还在“黑潮”
中挣扎起伏。
此时罗南就觉得,侧上方“演义时空”
原版文献形成的光团,垂下的纹理条芒映照到眼角,有些眩目,也使得“黑潮”
中那些微小星光变得愈黯淡不清,就将这玩意儿推到一边,继续思考。
所谓“插件”
,是罗南在无数次利用领域碎片“手搓”
时空,并在雷池实验场推动大规模畸变基因采集培育实验之后,得出的新成果,主要是验证、映射雾气迷宫中亿光领域碎片残留的“活性”
,寻找那些仍具有“复活”
或“寄生”
可能的高威胁目标。
罗南称其为“活性星辰”
,这些“活性星辰”
又分为两类。
一种是此前对山君所说的,必须要有严苛标准的高能环境刺激才能复苏的类型,罗南手搓的“战场时空”
,也就是对外宣称的“中继站”
,之前吸引、捕捉、灭杀、采样的,基本都是这些。
在“插件版透镜星云”
中,这一类是不光的,罗南称它们为“陨星”
或“卫星”
,就是说只有坠落到“中继站”
范围内,最起码也要进入“中继站”
的“引力圈”
,其“活性”
才可能复苏。
另一种,则是“恒星”
。
起这个名字,并非是它们的相对位置恒定不变,而是指这些领域碎片,或者可以进一步讲是“规则碎片”
,经过雾气迷宫万载磋磨,仍能保持自身力量规则“活性”
,在弥漫翻涌的“黑潮”
中始终灼灼闪光。
“恒星”
大部分都在雾气迷宫内层的“核心辐射区”
,外围的“周边安全区”
是极少的,但也有个几百颗。
比如罗南高度怀疑的那个与公正教团密切呼应的“本命星”
,亦即“真理天平”
或“真理之门”
所在;又比如洛元的位面弩所依存的位面碎片,都有很大可能在这个范围里。
要是内层……“日轮绝狱”
会让他们见识到,没有“乌沉锁链”
“祭坛蛛网”
“云端生物脑阵列”
等连续阻遏、沉淀和消化,贸然接近会是什么下场!
罗南能有这番认识,父亲罗中衡交给他的“透镜”
,以及后续自研的“插件”
,二者缺一不可。
不过此番再看,“透镜”
也还罢了,他那个主打筛选“活性星辰”
的“自研插件”
,其筛选的手段……怎么看怎么粗糙碍眼,有很多想当然的地方,怕是准确率堪忧。
也不怪罗南,实是他这次在“测验时空”
习得“大通意”
之后,已经可以模仿古神视角和算法,察知一定范围内生命存续和分布的基本概况;对于“啮空菌”
这种依附“时空边脊”
的域外种也高度敏感。
有了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信息摄入,再看此前的“插件”
设计,自然是一万个看不过眼。
罗南没有耽搁,就针对“大通意”
和“啮空菌”
反馈的信息,对“插件”
功能再做修正。
他对于“透镜”
的构形设计已经了然于心,更新“插件”
花不了多少时间,等修正完之后再看,果然变化颇大。
此前那些“活性星辰”
,嗯,主要是“恒星”
,原来的大多倒也在,毕竟信号太强烈,一般不会形成误判,就是筛掉了一些在混乱环境中的虚像、幻影,解决掉了误把一颗当成两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