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谬”
之后,罗南排除了许多认知错误,以至于“大通意”
的强势表达,“口齿”
就显得清晰了些;另外,专程过来火神蚁巢穴,驱役、洒播到全球各地的“啮空菌”
也逐渐归位,带来了更多细节。
“谈判”
就是这样,交流乃至争执就是彼此了解的过程,会收集到很多不一样的信息。
一些时空架构细节,以前大家“合作愉快”
时候,很容易就给略过了,现在上了“谈判桌”
,锱铢必较,没事儿也给你找出事儿来。
一些日常少见的极端情境时空波动,就显得格外清晰,非常长见识。
而且和你虞我诈的人类社会谈判不同,无论是罗南还是“本地时空”
,都还是非常“真诚”
的。
更形象点儿的说法,大约就是“本地时空”
对罗南诉苦:
你就别嚷嚷了,知道老子有多么苦逼吗?
时空是一株持续生长的大树,目前整个宇宙大约还没有哪个生灵见到它的枯荣循环。
它还在持续生长,是由宇宙既定的底层规则,那似已不可逆的“惯性”
来决定和主导。
地球本地时空只是这株大树上不起眼的枝桠。
对罗南这样的时空构形研究者而言,时空无形却可以感知,可以描述,还能扭曲改变——时空结构性质便是如此,只是看作用规模和效率。
但要想再进一步,下探到宇宙底层规则层面,就“时空何以为时空”
“何以为当下时空”
这类问题,多问上几句,并获得反馈,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大君、神明这个级别或可为之。
至于底层规则的变动,自宇宙诞生以来,就只有古神成就“渊区”
“极域”
的那一次。
面对这类终极问题,生命层次决定一切,壁垒森严。
罗南之前距离“下探底层”
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自从他的宇宙大历史造诣,由“看见光矢”
跃升到“溯源追根”
层面后,借助“演化时空”
这个明显纲的观想时空大模型,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时空架构演化的脉络,便依稀把握住了无形时空持续膨胀演化时,不变的底层规则……的映射。
这种映射,也就是幻想学派称为“构形”
的那部分。
罗南并不清楚,这与“大君”
“神明”
的认知层次差距有多大,反正他自己还比较模糊。
这种视角趋向宏观,好比一个学生,曾听名师概括总结,面对一类题目,应该将它划归到什么题型,用什么思路,印象是有了,偏偏具体解法没记清楚。
可如今,长时间“谈判”
过程中,必须要听“本地时空”
喋喋不休“诉苦”
,哪怕有时候走神,那边也能来回反复,“倾诉”
它与周边位面、其上承载的造物复杂的共生关系。
哪个比较省心,哪个专门捣乱,哪个堪比毒瘤……之类。
这就是宏观视角逐渐趋近常态,转化为具体细节的过程了。
当然,“本地时空”
现在听罗南的“大通意”
表达,嫌他乱、嫌他多变,觉得无所适从;反过来,罗南听“本地时空”
的“倾诉”
,也觉得是醉汉噫语,颠三倒四,十成能听懂一成就不错了。
双方都还需要慢慢沟通适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体公式和快捷运算方法是没有的,只能自己总结;中间听错了、理解错了、计算错了,“谈判”
双方还要拍桌子;当然,也可能将误会积攒下去,造成更多错谬,增加罗南未来“破魔”
“除谬”
的难度……
不管如何,与本地时空的“沟通谈判”
机制,已经上了正轨。
罗南渐渐具备了一个“类时空”
的视角,宏观的框架,具体的变化,交互映照,互为参考。
如此专注倾听、交流之下,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又是一夜过去。
日头与山峰那边的薄雾一道儿,朦朦升起,铺过来大片透光纱幕。
“本地时空”
仍在罗南耳畔窃窃私语,从太阳系运转荡开的微弱时空细波,聊到磁光云母存在对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