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昕抿住嘴唇,看舷窗外空间灰暗的视界。
灰暗底色强化了舷窗的反射,显露出他粗砺沧桑的面容,还有与这形象很搭的灰白须。
偶尔,舷窗外会有快爆的绚烂能量信息湍流,那光芒又太过刺眼,饶是舷窗已经完成了一轮视觉信息过滤和重构,仍让人下意识别过头、眯起眼睛,遵循生物本能,避免受到伤害。
若纯粹是伤害,封闭舷窗,阻挡一切能量光波穿透就可以了。
但如果真这么做了,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就是飞舰内的探险团成员。
毕竟,有大量研究显示,“空间”
是古神永久改变物质宇宙的留痕。
“渊区”
“极域”
“天渊灵网”
是华丽的图景图像;“空间”
则是规则高压形成的深层暗伤,这些伤痕裂隙可以与任何一个层面交互,代表的就是脆弱、流动和变数。
这里的“变数”
,可以趋向毁灭败坏,也可以送人一步登天。
经常在“空间通道”
里过日子的人们,基本都听说过、甚至亲历过这样的事件:某人直视强爆的能量信息湍流,直接化为一蓬飞灰。
但与此同时,大家也听过无数次其他类型的传闻:
某人直视一道能量信息湍流,突兀从舰体内失踪,很多年后人们在一处“孤岛星系”
现了他,已经成为了那里的王;
某人直视一道能量信息湍流,觉醒了血脉潜能,成为称霸一方的强者;
某人直视一道能量信息湍流,陡然顿悟,连跨数阶天梯,最后成就大君……
大家都是“冒险者”
,是追逐机遇和利益的人,没有谁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哪怕有大量的“飞灰”
作注脚。
宇宙中并不都是“冒险者”
,还有一些现实却更了不起的人物,以实用为纲,利用“空间”
的特质,寻找特定的时空通路,很多“星门”
雏形也是由此追溯得来;或者干脆模仿,在茫茫宇宙中做临时性、永久性建构,逐渐打破壁垒,形成了快通道。
如今,固化的“空间通道”
早已在中央星区范围内大范围铺开,围绕“星门”
节点,形成了便利的快交通网络。
却也因此将早期的“古神留痕”
都遮蔽得七七八八,难窥原貌。
相比之下,“孤岛星系”
的空间航行,就很有原初风貌。
在这里航行,需要在极域定位“切入点”
和“脱出点”
,映射物质世界星图坐标,形成大致的干涉图景,在脆弱且流变不休的“空间裂隙”
中,规划出大概路线,再随时修正,对规则力量运用、时空构形拼接都有极高要求。
尤其是前者,涉及规则力量,有无大君及以上强人主持,差别极大。
比如,“探险团”
出现前,根据情报估计,“游-1337星门”
与目标星域相距二十一格。
这个距离,相当于光在真空中传播二十一个“世纪”
,即两千一百个千年的距离。
如此漫长的旅途,伊势昕所在的四百人“探险团”
,天梯级别的近两百人,剩下两百来人也是颇具实力的专业人士,他们形成的“集体干涉图景”
,作用于空间通道,也只能将理论单程时间缩短到一百周,既一个标准年。
他们在“空间”
内的体感时间,还要另算,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一旦预设的“干涉图景”
“脱出点坐标”
或“空间环境”
等关键因素出现变动、误差,实际时间消耗很可能几倍、几十倍、上百倍地翻上去了。
可若有大君主持,“变动”
“误差”
什么的基本不用再提,“干涉图景”
的作用效率也会有倍、甚至十倍的提升。
话又说回来,真有大君在此,伊势昕他们还折腾什么!
此时,承载四百人的中型飞舰悬浮在灰暗空间中,好像是一幅凝定了时光的画作。
其周围却是“集体干涉图景”
与“空间”
结构充分作用的暗流漩涡,其作用过程也会激能量信息湍流,形成起伏不定的噪声。
伊势昕喜欢噪声,尤其喜欢中央星区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