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间谍们在大多数时候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哪怕是潜伏在其内部的间谍,也无法接触到完整的技术资料,毕竟,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技术同样也越来越复杂,即便是总工程师也不过只是负责框架性的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那些隐藏很深的间谍工程师,也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一些技术资料。
靠着有限的资料,对他们的帮助,可能就是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技术太过复杂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因此走向弯路,因为,技术的代差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卫华的生活只剩下两个地方:物理实验室,课堂和图书馆。
他申请了图书馆的夜班通行证,经常学习到凌晨两点。因为大学的教材全部都是英语的关系。英语阅读速度不够快,他就带着字典一字一句地啃;专业术语不懂,他就去旁听航空航天系的课程。
一个月下来,他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大半。左边是工整的英文笔记,右边是对应的中文翻译和心得。
他在那里如饥似渴的去了解着这里一切,不是了解,而是学习。
写完后,他盯着自己的笔记,在旁边重重写下:“我们差了多少年?“
岁末的某个深夜,朱卫华在图书馆的微缩胶片阅读器前研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早期的技术文档。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屏幕上显示着那些论文。
从近地轨道到月球,从人造卫星到登月,再到对火星等星球的深空探索,他发现这里所进行的研究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当人类第一宇航员王宝贤在太空中唱响“恭喜恭喜”的时候,人类终于迈出了走出地球的第一步……”
朱卫华愣住了,他摸了摸自己的脸,才发现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
他知道加加林,也曾为加加林欢呼过,可是现在呢?
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原来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并不是苏联的加加林,而是一个和他有着相同的肤色,有着黑眼睛,黑头发的同胞。
甚至他在太空中唱响的并不是“祖国听到,祖国知道,他的儿子在空中飞过……”
而是那首“恭喜恭喜”。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
泪水从他的脸上滑下,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你还好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朱卫华慌忙擦干眼泪,转头看见物理系的赵教授——他比他早来SEA几年。
“赵老师……我没事。“朱卫华勉强笑了笑。
赵教授在他旁边坐下,看了眼屏幕:
“在看这些关于太空探索的资料?”
朱卫华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
“赵老师,您知道……SEA这些科技成就吗?“
赵教授沉默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
“出去说吧。“
图书馆后门的吸烟区空无一人。赵教授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