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商务部,重新评估对俄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很多事情并不仅仅只是有了光刻机就可以的。”
光刻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从晶原的生产到各种辅助材料的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这恰恰是苏联所欠缺的。
“还有,让技术部门评估,俄国人获得光刻机之后,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的技术提升的影响。
眼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
其实,在苏联芯片制程进入1微米这件事上,李毅安倒也不怎么紧张,因为……新一代的光刻机已经研制成功,它的制程是0.3微米。
即便是苏联获得了一台先进的光刻机,也不会对SEA造成太大的冲击。
况且SEA电子技术的先进是全方位。
比如在军用芯片上,SEA就是遥遥领先的,就像当年苏联认为晶体不能抗辐射一样,可实际上芯片也是可以做到防御EMP的。
这个技术,是SEA在十几年前开发的,芯片可以使用蓝宝石和其他绝缘材料衬底代替硅衬底;在碳化硅和氮化镓等高禁带材料上通过MBE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外延片也能有效抵御EMP;同时使用更坚固的SRAM代替常规的DRAM内存;后来又开发出使用贫化硼钝化层来保护芯片的技术,这种材料不会吸收核爆产生的快中子流;
早在十年前,SEA就推出了全世界最早的军规抗辐射芯片,而美国则是在七年前,通过技术交换引进了这一技术。
这正是西方世界最大的优势——在大多数时候双方都可以通过技术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而不是用无所不在的保密,扼杀了交流创新。
毕竟,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技术优势,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够促进共同的进步。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身处西方阵营的sEA,正是通过技术交流,技术交换,引进专利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而很多技术都是以白菜价引进——毕竟,有很多技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显现出其价值。
至于苏联呢?
他显然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了,甚至,他还在靠密封盒的方式对抗辐射。
再加上生产领域的各种技术限制,可以肯定的说,苏联得到光刻机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半导体强国——毕竟,那只是一台光刻机,至于想要靠着那台光刻机复制更多的光刻机。
“那根本就不可能!”
在调查部的分析中心,十几名来自光刻机生产厂商的专家们分析道:
“芯片制程越小,对各类像差的容忍度就越低,越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来做矫正,所以光刻机的透镜数量越来越庞大,组合也越来越复杂,现代光刻机的成像系统,是动辄30枚镜片的组合。
我们有蔡司制造的世界第一流的光学镜片,有数控镜片加工设备,苏联有什么?”
一位专家用嘲讽的语气说道:
“从我们进口的苏联照相机等光学器材来看,他们生产不过就是一堆只相当于五十年代水平的劣等货而已,虽然便宜,但是光学镜片的精度很差,哪怕就是在军用上,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的坦克光学瞄准器的光学镜片精度至少落后西方15年以上,而苏联的“涅曼”侦察卫星的分辨率大概1米上下,而且镜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