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507章 帝国的农场(第一更,求订阅)(3 / 4)

    一位苏联的农场工人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赫鲁晓夫说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这些玉米会变成餐桌上的肉,让所有人都能吃到更多的肉,喝到更多的牛奶……”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说道。

    “这也正是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意义,我们帮助埃塞俄比亚人建设他们的国家,而这里产出的玉米,将会出口到苏联,变成农业机器以及其他现代化的工业设备,帮助他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6=9+

    这样的话显然是说给身边那些埃塞俄比亚官员们听的,那些官员们无不是纷纷点头称是。

    对于埃塞俄比亚而言,他们确实在这种农业建设之中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大量的公路,铁路,水库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基本面貌。

    几年前,在门格图斯发动军事政变废除皇帝之前,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

    是贫穷的,落后的,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

    可是现在呢?

    不仅有了现代化的农场,而且在首都等地还建起了现代化的农场,这些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自然也是为之欣喜的,毕竟,他们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变化,目睹了国家正在一步步的有了现代化国家的样子。

    或许是因为内心比较激动,赫鲁晓夫甚至亲自驾驶了卡车,跟随着玉米收割机一起收获的玉米。

    这天在这片丰收的农场上,赫鲁晓夫仿佛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与这片土地和这些玉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赫鲁晓夫站在农场里,看着那些还在忙碌的身影和那片已经收割得差不多的玉米地,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就是苏联的农场啊。”

    虽然苏联远在万里之外,但是这里生产的粮食最终将会运往苏联,然后变成牛肉,猪肉,牛奶等食物。出现在苏联的市场上。

    看着面前的农场,赫鲁晓夫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未来整个非洲都会是苏联的农场。

    有了非洲作为苏联的农场,那么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肯定会超过美国的。

    回忆着在美国访问时所看到的美国普通人家的生活,赫鲁晓夫的内心深处是渴望的,他渴望着所有的苏联人都能够像美国人一样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是一种非常单纯且质朴的愿望。

    “好了……无论如何,苏联都必须要守护好非洲。”

    接着赫鲁晓夫对米高杨说道:

    “你看……”

    手指着已经收获后的田野,赫鲁晓夫说道。

    “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米高杨点了点头赞同道。

    “是的,尼基塔,你说的没错,这里确实是我们的生命线。”

    在几年之前,米高扬是没有办法理解在非洲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