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6章 必然之路(第三更,求订阅)(3 / 4)

殷瓦钢的事情。

    毕竟,那只是工作而已,其实,如果他愿意的话,甚至可以不理会工作上的事情,顾正宏等人会帮他处理好大部分事务。

    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学会的是用人,是把合适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事事亲历亲为。

    现在,他的心里烦恼的是什么?

    当然是与朱琳的重逢,虽然时隔八年的重逢是让人激动的,但是接下来怎么办呢?

    手指在桌上轻轻的叩击着,一路上,李奕唯都是一言不发的。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顾正宏偶尔的会把目光投向后视镜,理事似乎有什么心事。

    是工作上的吗?

    似乎也不太像,难道是什么私事?

    想了想,顾正宏还是谈起了正事,便说道:

    “理事,还有二十分钟就到东海了。”

    “嗯。”

    李奕唯点了点头,还是没说话,但是目光却投向了东海,虽然东海距离长安有100公里,但它也是长安的卫星城之一,人口超过120万,不过,在此之前,他并来没来过这里。

    虽然如此,他也知道东海是SEA的钢铁之城,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东海钢铁公司。

    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地,虽然东海钢铁并不是殖业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但……这些企业都是姓李的。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他并不怎么担心东海钢铁是否会研制殷瓦钢,因为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说,东海钢铁是不会拒绝这款高利润附加值的产品。

    “理事,之前在电话中,东海钢铁这边对殷瓦钢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虽然生产难度大,但是,他们同样也需要高利润的优质合金钢材,毕竟,现在暹罗和大马的钢铁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有竞争关系,而技术是东海钢铁的最大优势……”

    随后,顾正宏便向理事解释起了大马和暹罗的钢铁工业,其实,他们的钢铁工业发展,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产业升级之路。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都是轻纺、玩具、鞋包之类等的轻工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SEA的产业转移,但是早在产业规划之初,他们就已经确定了产业升级道路。

    就像大马在五零年代末,利用伦敦毒雾的契机吸引英国化工产业投资一样,他们都适时的根据经济的发展,制定了相应重工业发展计划,通过发展电力、石化、钢铁、铁路、机床、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这种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需求带动了发展,就像暹罗,在20年前,其钢铁产量只有不到5万吨,但是,因为政府大力投资公路、港口、机场和城市建设,拉动了对建筑钢材螺纹钢、线材的巨大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早10年前,其市场需求超过1000万吨,现在更是超过2000万吨。

    “……在整个六零年代,暹罗钢铁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普遍在70%以上,甚至某些年份接近90%。

    而为了实现钢铁自给化,15年前,曼谷当局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外投资以及技术,发展钢铁工业,而暹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就是东海钢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暹罗钢铁的年产量已经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