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上帝说要有光第三更二合一(3 / 4)

我是说生产的成品率。”

作为潜在的投资人,项云飞更关心它在商业上的应用,而成品率又关系到它的生产成本。

面对投资人的询问,张敬业也没有隐瞒,直接回答道。

“目前这种光刻方式的失败率和成本都很高,这是因为胶体本身及其粘附的浮尘微粒,它不仅影响光刻效果,还会对光掩膜造成污染和破坏,并且,伤害效果会随着光刻次数累积,这不仅使每次光刻的良率低下,所以它的成功率只有10……”

听到只有10的成品率时,项云飞的眉头挑了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反复打量着手中这个集成了近200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

想了想,他拿起笔写了个纸条,递给一旁的助理,助理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到。

“出去问一下,南洋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用了多少只晶体管?”

接过纸条后,助理便走出了会议室,片刻后,他就回来了,递交项云飞一根纸条。

接过纸条一看,几个简单的数字就映入项云飞机的视线中。

“z5计算机,800只晶体管,功率300瓦,计算速度108000次,尺寸0485立方米。”

800个!

如果换成这块集成电路的话,也就是4个半!

只是一瞬间,项云飞就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这时张敬业的介绍也到了最后

“同时,还严重损耗光掩模的寿命,导致一张光掩模最多只能用个十几次,所以就目前来说,它的生产成本还是非常高昂的。

但是……”

指着项云飞手中的集成电路,张敬业强调道。

“但是在很多关键领域,比如军方,他们对于这种微型集成电路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而且众所周知,相比于价格,他们更在意性能。”

这确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事实上,在冷战期间,美国的芯片产业就是靠着军方的订单发展了下来,尽管军方喊着“太贵了”

,但却又拒绝不了对其武器性能的提高。

而高昂的价格,也让相关企业看到了机会,纷纷投身其中,在激烈竞争之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率,以降低价格,最终当它的价格降低到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后,个人电脑出现了。

“我有信心,通过技术上的升级在明年底之前,把集成电路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增加一倍,而且我相信随着对光刻技术的研究深入,在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在同样大小的集成电路上,容纳几千甚至上万个晶体管。

同时它的成本也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在张敬业的话音落下时,他满含期待的看着投资人,他这次来公司是为了争取到a轮投资,而这笔投资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

有了投资,他才能够继续研究下去。

面对着充满期待的目光,项云飞不加思索的问道。

“那么,现在你需要多少钱?”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如此的简单,作为投资人的项云飞,所需要就是向有潜力有想法的人提供投资而已,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风险,可是风险投资嘛,总是有风险的。

“50万元,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半个多小时后,在经理的办公室中,程立云看着面前的项目,又看了看项云飞,说道。

“这笔投资差不多和王安电脑公司的投资差不多了,光刻集成电路……需要担负这么大的风险吗?”

面对经理的询问,项云飞拿出那个集成电路,说道:

“经理,你看,这种集成电路,只需四块就可以制造出一台z5,那可是一台z5电子计算机,您想象一下,这么大的一个笔筒……”

拿着经理桌上的,项云飞比划道:

“这里装着……1、2、3……15根笔,就一支笔就相当于3块集成电路了,这么大点的地方,可以装上四五十块集成电路,几千个甚至上万个晶体管,它的计算性能是相当于十几台z5电子计算机,经理,你觉得它有投资的潜力吗?”

看着项云飞手里的笔筒,又看了看那块集成电路,虽然对于电子技术并不怎么了解,但是想到那么大的电子计算机,缩小到这么大一丁点的笔筒里,真的是非常神奇啊!

在思索了一会后,程立云说道。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夫人会让我们侧重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项目了,看来,它确实很有发展潜力。”

经理的回答,让项云飞笑道。

“夫人本身就是科学家,她对技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