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增存款就超过100亿卢布,因为消费品的短缺,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存入银行,国家不仅承担着巨额的利息支出,而且,一但发生挤兑,这不仅会引发银行危机,而且还会打击到政府信誉!”
面对中央银行行长的介绍,所有人又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而赫鲁晓夫则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要生产一种工业品,让人们心甘情愿的把银行里的存款拿出来购买它,这样不仅避免了银行危机,而且还发展了工业,所以,我认为,汽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美国人可以开汽车,我们苏联人民为什么不能开汽车呢?”
面对赫鲁晓夫的提议,别说是符合的实际需求,就是不符合,也不会有人反对。
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同意了建设大型汽车制造厂的提议,毕竟,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面对需要几亿美元的庞大开支,一众人等还是一阵乍舌,而赫鲁晓夫随之提出了通过向南洋出口工业机械设备,降低引进成本的建议。
而那台李毅安念念不忘的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了,虽然出口这样的尖端机械设备的行为,遭到军方的反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被说服了。
“只是一台机器而已,如果我们不卖,他们一样会向美国去购买,无非就是花更多的钱而已!
等到时候,我们即使是想要出口,也不会有人买的。”
这是事实——苏联的技术落后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人家愿意买,就已经是好事了,哪有拒绝的余地。
不得不说,有时候即便是苏联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一些机械设备是极其先进的,毕竟,直到21世纪,美国也没有同样的设备,当然,这也和需求有直接关系——这就是西方国家最大的弊端,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他们是不会研制某些产品的。
当苏联高层开会进行这方面的讨论时,李毅安正在斯得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他自然是骄傲的,在骄傲之余,自己又抨击了一下联合国的体制,指责其在大国危机中的毫无作为。
哪怕是已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不妨碍李毅安的指责,这不叫指责,这叫指出问题,只有如此,将来才能真正推动联合国的改革。
当然了,在更多的时候,李毅安是呼吁和平的,并且呼吁全世界从“古巴导弹危机”
中吸取教训,呼吁建立一种机制以避免世界再重蹈覆辙,这样的呼吁自然让他享受了热烈的掌声。
他并没有在斯得哥尔摩呆几天,10日颁奖结束后,李毅安就乘飞机返回了长安。
在他回到长安的第三天,就收到了一份赫鲁晓夫发来的电报。
“好了!
我们的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到手了!”
在说出这句话时,李毅安的内心是激动,毕竟,这台模锻液压机无论是对航空工业,还是国防工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在生产汽轮机转子上也需要这样的巨型压力机。
“这是我们这次去苏联,最大的收获!”
扬着手中的电报说道:
“并不仅仅只是几亿美元的合同,而是这台模锻液压机将会给南洋的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飞机也好,大型钛合金件也罢,百万千瓦级的汽轮机转子……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尤其是钛合金件,苏联人为什么能用钛合金制造潜艇?
就是因为他们有巨型模锻液压机,苏联制造的两台75万吨模锻液压机,分别安装在古比雪夫铝厂和上萨尔达钛厂。
前者是主要用于制造飞机以及火箭等航空航天上所需要的大型锻件,而后者主要制造钛合金锻件,其中就包括他们的全钛潜艇所需要的大型锻件。
在苏联靠着它用钛合金造潜艇的时候,美国用钛合金制造的sr71侦察机,甚至还在那里漏着油呢!
“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制造许多过去不能制造的机械!”
显然张哲远是不能够认识到这台巨型机械的重要性,相比于一台机器,在大多数人看来,更重要是一座汽车制造厂的订单——最少值五六亿美元的巨额订单!
汽车的技术是可以给苏联的,但是生产设备肯定是需要花钱的。
其实,即使是最先进的汽车技术,等到工厂建成的时候,基本上也就落后了,毕竟,南洋的汽车公司每隔几年都在推出新款汽车。
“阁下,既然苏联方面下个月就会派他们的汽车工业部部长一行人来南洋,商谈引进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