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掌握之中。
戴高乐很有可能被彻底打垮,而法国政体也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看着阁下,贾文涛想了一下,说道:
“当然,戴高乐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派出军队恢复秩序,正像《泰晤士报》在社论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戴高乐能动用军队吗?””
话声稍微一顿,贾文涛又补充道:
“现在这可能是他唯一的选择了!”
听着贾文涛的汇报,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道:
“军队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
看着报告中提到戴高乐有可能调动军队恢复秩序的分析,李毅安说道:
“他应该还有其他的选择。”
为什么会如此的肯定?
因为历史上的这场5月风暴虽然轰轰烈烈的,但是……也就只是留下一部《戏梦巴黎》的电影而已。
“虽然巴黎的学生们满嘴的大道理,什么歌名啊,什么这啦,那啦,甚至还要把法国的变成另一个苏联。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行为也不过就是一场青春期叛逆情绪的集体释放。
年轻人都有叛逆心理,很多时候都喜欢和长辈的教诲对着干。
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就偏要干什么:长辈们都说苏联不好,我就偏偏认为苏联的制度比法国强;长辈们都说做人不能放浪颓废,我就偏要滥交放纵;长辈们都说年轻人应该衣冠楚楚,仪表堂堂,我就偏要学摇滚歌手满头长发、遍体纹身……”
想到《戏梦巴黎》里,法国女神伊娃·格林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李毅安摇头说道:
“所以,无论现在他们多么的狂热,最终,也仅仅只是一出闹剧而已!
根本就不需要军队,就能够解决。”
李毅安之所以会如此的肯定,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那部电影,当时只顾得看伊娃·格林呢,谁顾得关心其它啊。
但无论有没有关系,法国还是那个法国,那个自由的,放纵的老区,仅仅只是“老区”
而已。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真的有些出乎意料,
5月29日,戴高乐本来预定要举行内阁会议,但是却又突然宣布取消,随即,他乘坐着直升飞机离开了爱丽舍宫——因为这是唯一能离开巴黎的交通工具。
离开了巴黎的戴高乐,去向不明!
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就被公开了,几乎所有的欧洲电视台都在播放着这个新闻,而先前还不断拱火的苏联广播和电视台,也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观望着下一步。
戴高乐逃离巴黎的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法国。
难道戴高乐像一些国家的总统一样,在人民的抗议洪流下逃之夭夭了?
学生和工人们都开始欢呼胜利,反对党的领袖们则纷纷表态要出面组织临时政府。
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的,戴高乐并没有像二战时那样,逃到了法国,他乘直升飞机前往了另一个地方——德国的巴登-巴登,他需要确定一下,法国军队是否对自己忠诚。
所以,戴高乐到那里会见了法国驻德国军队的司令马絮将军。
马絮将军向戴高乐保证,法国军队绝对忠诚于戴高乐。
在得到这个保证之后,在反对党们正筹划着临时政府的安排时,戴高乐又出人意料的回到了巴黎。
他发表讲话,宣布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
在戴高乐讲话之后,他所在的执政联盟也组织了数十万民众上街以表示对他表示支持。
此时,无休止的动荡已经闹腾一个月了。
虽然巴黎的学生们还是劲头十足,但是法国的成年人们却都渐渐地明白过味儿来了。
他们开始讨厌骚乱,渴望秩序,走上街头的人越来越少,五花八门的组织开始慢慢地自动解散。
6月10日,法国开始全民公决。
在这次投票中,戴高乐所在执政联盟获得了国会四分之三的席位。
这一结果表明,法国人民还是支持戴高乐,支持法律与秩序的。
如此一来,局面被彻底地扭转了过来!
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李毅安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
“好了,法国的“五月风暴”
结束了!”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反对党,他们都无法与强大的民意抗衡,只能是知趣地后退。
他们要是不知趣的话,戴高乐就可以在民众的支持下,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