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老弟兄的难处(1 / 4)

第三百八十五章:老弟兄的难处

1954年的深秋,风像一个冷酷的刽子手,无情地挥舞着它那带着刺骨凉意的鞭子,抽打着大地。枯黄的落叶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是被吓坏了的孩子,它们被风卷着,在田埂上翻滚、跳跃,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诉说着它们的恐惧和无奈。

红旗村外的稻田里,原本金黄的稻穗早已被收割一空,只剩下光秃秃的稻茬立在地里,像是一道道沉默的印记,记录着曾经的丰收和忙碌。谢文东穿着那件半旧的蓝布褂子,背着一捆刚砍的柴火,脚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步伐有些沉重,因为那捆柴火对于他来说并不轻,但他的心情却很急切,因为家里还有等着他回去做饭的妻子和孩子。

当他走到村口时,突然看到邻村的后生狗蛋正慌慌张张地朝他跑过来。狗蛋的脸被冻得通红,像是两个熟透了的苹果,嘴里还不停地喘着粗气,仿佛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奔跑。

“谢……谢大哥!不好了!俺叔……俺叔家出事了!”狗蛋一把抓住谢文东的胳膊,声音带着哭腔。

谢文东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狗蛋说的“叔”是王二麻子——那是他当年在山上落草时的老弟兄,后来跟着他一起投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回了邻村,这些年虽不常走动,但情谊一直没断。“别急,慢慢说,到底咋回事?”谢文东放下柴火,扶着狗蛋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急切。

“俺婶子……俺婶子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来,脸色白得像纸一样。俺叔请了村里的郎中来看,说是重病,得去县城大医院治,可家里没钱,连粮食都快吃完了,俺叔急得直哭,让俺来问问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狗蛋说完,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

谢文东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王二麻子的模样,那人脸上虽有几颗麻子,看着粗粝,心肠却热得很。当年在山上,他一次下山抢粮被鬼子盯上,是王二麻子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鬼子的包围圈里救出来,自己的胳膊却被鬼子的子弹打穿,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在部队里,两人更是睡一个炕、吃一锅饭的兄弟,那份情谊比山还重。

“走,带我去看看!”谢文东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跑。张彩霞正在院子里翻晒过冬的棉衣,见他跑得急,连忙喊道:“东子,咋了?这么慌慌张张的?”

“彩霞,二麻子媳妇重病,没钱医治,我得去看看。”谢文东一边说着,一边往屋里走,“你把家里的存粮装两袋,我带着去。”

张彩霞一听,也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跟着他进屋。“咋这么严重?要不要先去村里借点钱?”

“来不及了,我先把我的劳模奖金取出来。”谢文东说着,从炕席底下翻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他上个月刚领的劳模奖金——那是五十块钱,本来是打算给念军买新书包,再给张彩霞扯块花布做新衣裳的。他看着那叠崭新的钞票,心里没有丝毫犹豫,揣进怀里就往外走。

张彩霞已经把两袋粮食扛到了门口,每袋都有几十斤重。“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也能搭把手。”她说着,就要去拿外套。

“不用,你在家照顾念军,我去就行。”谢文东拦住她,扛起两袋粮食,对狗蛋说,“走,带路!”

两人一前一后,朝着邻村走去。深秋的风越来越冷,刮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可谢文东却丝毫感觉不到冷,心里只想着快点赶到王二麻子家。他想起当年在部队里,王二麻子因为胳膊有伤,训练时总是跟不上,他就每天陪着王二麻子加练,帮他揉胳膊、擦药。王二麻子总说:“东子,这辈子我欠你的,下辈子给你做牛做马。”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却充满了兄弟情谊。

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王二麻子家。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院墙塌了一半,院子里杂草丛生。屋里光线昏暗,一股浓重的药味和霉味扑面而来。王二麻子坐在炕边,头发凌乱,眼睛通红,看着躺在床上的媳妇,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娃他娘,你可不能有事啊,你要是走了,我和娃可咋办啊……”

床上的王二麻子媳妇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气息微弱,看样子已经昏迷了很久。谢文东放下粮食,快步走到炕边,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二麻子,别慌,我带了钱,咱们现在就送她去县城医院。”

王二麻子猛地抬起头,看到谢文东,眼泪瞬间就下来了。“东子……东子你可来了!我……我实在没办法了……”他一把抓住谢文东的手,手心里全是冷汗,“我去村里借了个遍,没人愿意借我钱,都说我媳妇这病治不好了,白花钱……”

“别听他们的,嫂子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