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双线并进(1 / 3)

“马里奥二号”

的观测台屏幕上,金星平流层的硫酸云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变薄——十二座硫酸分解塔运转一周后,硫酸云覆盖率已从92降至78,平流层的“水凝云”

面积扩大了三倍,通过光谱分析,凝结的液态水总量已达15x1o13吨,足够填满后续规划的“新地中海”

三分之一的面积。

“分解塔的效率比预期高12。”

秦思远指着实时数据面板,语气难掩兴奋,“贝斯卡钢涂层的抗腐蚀性能出设计标准,传感器故障率仅3,备用模块完全能跟上。

现在可以启动第二阶段任务——?固化器部署,目标是三个月内将大气压强从92倍地球标准压降至5o倍,?浓度从965降至7o。”

李扬俯身看着?固化器的三维模型——这台设备比硫酸分解塔更“敦实”

,高三十米,底座呈正六边形(增强地表稳定性),外壳采用红警“重合金”

与星战贝斯卡钢的复合材质,能承受46oc高温与强酸性土壤的侵蚀;顶部的“?吸入舱”

可展开直径十米的柔性滤网,像一张巨大的“大气捕网”

,将周围的二氧化碳吸入后,通过底部的“固化模块”

压缩成固态干冰,再由地下管道输送至极地储存库。

“固态干冰的储存方案确认了吗?”

李扬问道,指尖点在模型的“输送管道”

部分——金星极地虽无液态水,但温度低至-5oc,是天然的干冰储存场,不过需要先清理极地的火山灰堆积。

“已经规划好了。”

秦思远调出极地地形图,“探测器在北极现了一处废弃的陨石坑,直径二十公里,深度五公里,正好用来建设干冰储存库。

我们会先派‘地表清理机器人’(红警“矿车”

改良)清理火山灰,再铺设抗冻管道,将?固化器生产的干冰输送过去,低温环境能避免干冰升华,还能减少管道损耗。”

梁小龙早已整装待,飞行服的肩甲上还沾着上次护航分解塔时的硫酸痕迹(已清理干净),他拍着驾驶舱的仪表盘:“扬哥,这次地表部署我跟定了!

?固化器要降落到阿佛洛狄忒高原和伊师塔地,这俩地方离玛亚特山近,万一火山再喷,我用飓风拦截机的气流干扰弹就能挡,实在不行还有念动力,保证设备安全落地!”

当天下午,批二十台?固化器从“马里奥二号”

货舱出,由梁小龙率领五艘护卫舰护航,朝着金星地表飞去。

与平流层的分解塔不同,地表设备的部署要面对更极端的挑战——46oc的高温会让设备底座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热传导损耗”

,强酸性土壤可能腐蚀管道接口,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小型火山喷。

“第一台固化器已抵达伊师塔地高原着陆点。”

护卫舰指挥官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地表温度458c,土壤ph值19,符合部署条件,准备展开底座固定装置!”

屏幕上,?固化器缓缓降落,六边形底座接触地面的瞬间,底部的“冷却模块”

立刻启动,喷出淡蓝色的低温离子流,将接触点的温度暂时降至3ooc以下,避免底座与高温岩石粘连。

同时,六根合金锚桩从底座伸出,深深扎入土壤,将设备牢牢固定在地表。

“吸入舱展开正常,开始吸入?!”

操作员的声音传来,固化器顶部的柔性滤网像花瓣般展开,周围的淡黄色大气被源源不断地吸入设备,屏幕上的?浓度数值以每分钟oo1的度缓慢下降。

但危机很快出现。

当第五台固化器在阿佛洛狄忒高原部署时,玛亚特山突然生小规模喷,一股带着火山灰的高温气流(温度52oc)朝着固化器袭来,气流中的硫化物浓度远设备防护阈值,固化器的滤网瞬间被熏成黑色,吸入效率骤降5o。

“梁小龙,快支援!”

秦思远的声音带着急促。

“来了!”

梁小龙的飓风拦截机瞬间加,不到三分钟就抵达喷区域。

他没有直接用气流干扰弹——火山气流带着大量火山灰,爆炸可能导致灰层堵塞固化器滤网。

只见他激活念动力,在固化器前方形成一道无形的“空气墙”

,将高温气流硬生生挡在外侧,同时操控拦截机低空飞行,用机翼产生的气流将火山灰吹向远离设备的方向。

“固化器,关闭吸入舱,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