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种夜光树吗?我带了种子!”
小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每个住房的阳台都有专门的种植箱,里面装的是改良后的火星土壤,很适合夜光树生长。
等树长大了,晚上会出淡绿色的光,特别漂亮。”
2o分钟后,接驳车抵达新城区3号安置区。
王建国一家跟着小周来到3-1-5o1号住房前,小周用电子钥匙打开房门:“这就是你们的家,12o平米三居室,家具家电都配齐了,水电已经开通,你们可以直接入住。”
推开门的瞬间,王建国一家都愣住了——客厅的沙是淡灰色的,茶几上放着一盆绿色的“火星吊兰”
(专门改良的耐高温植物);卧室的窗户很大,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暖洋洋的;阳台的种植箱里,土壤已经翻松,旁边还放着一把小铲子和一袋肥料。
“这就是我们的家?”
乐乐冲进阳台,拿起小铲子,“我现在就要种夜光树种子!”
王建国和安娜相视而笑,安娜从包里拿出种子,帮乐乐把种子种进土壤里:“咱们每天浇水,过不了多久,种子就会芽,长出会光的树。”
当天下午,小周带着王建国去北极农业区的附属农场熟悉工作。
农场的负责人李叔是早期移民,带着王建国参观温室大棚:“这些大棚里种的是改良水稻,生长期比地球的短2o天,亩产能到8oo斤。
你以前在地球种过地,上手肯定快,我们会先给你安排1o亩地,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
王建国走进大棚,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心里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李叔,您放心,我肯定好好种,不辜负咱们火星的土地。”
安娜则去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工作人员递给她一张“火星居民卡”
:“您的永久居留权已经备案,现在您就是正式的火星居民了。
如果您想工作,生态维护队正好在招人,负责社区的植被养护,工作时间灵活,还能兼顾照顾孩子。”
安娜眼睛一亮:“我在地球学过园艺,这个工作太适合我了!”
当天晚上,王建国一家在新家做了第一顿晚饭——用农场送的新鲜水稻煮的米饭,搭配加热的高温鳟鱼块,还有从地球带来的咸菜。
乐乐吃着米饭,开心地说:“爸爸,火星的米饭比地球的好吃!”
王建国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看向窗外——火星的夜晚很安静,远处的社区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偶尔能看到几颗明亮的星星。
他想起在地球内罗毕排队的日子,想起地球星环城的银色半环,心里充满了感激:“是啊,以后咱们就在这里好好生活,让乐乐在火星长大。”
与此同时,李扬正在新城区安置区巡查。
他走进一户移民家中,看到夫妻俩正在收拾行李,孩子在客厅里玩耍,脸上满是笑容。
“住得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李扬问。
“习惯!
习惯!”
男主人连忙说,“房子又大又亮,工作也安排好了,比在地球时好多了。
谢谢李总,谢谢桃园集团,给我们这么好的家。”
李扬点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火星的建设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以后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提。”
巡查结束后,李扬收到了秦思远的通讯:“李总,批5oo万移民已顺利抵达火星,地球星环城的运输舰正在准备第二批移民输送,预计下个月能送1ooo万移民过来。
火星的安置区能跟上吗?”
“没问题。”
李扬调出安置区建设进度表,“新城区的1o万套住房已交付,下个月还能交付2o万套,北极农业区的产能也在提升,能满足15oo万移民的口粮需求。
你们尽管送,火星这边能接住。”
挂了通讯,李扬走到安置区的观景台,望着远处的红土和温室大棚。
夜色中的火星,红色的地表泛着微光,远处的火星环像一道淡蓝色的光环,守护着这片新生的土地。
他知道,批移民的顺利安置只是开始,未来还有25oo万移民要来到火星,还有更多的住房、农场、工厂要建设,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火星一定能成为3ooo万移民的幸福家园。
同一时间,地球同步轨道的地球星环城上,秦思远正在指挥第二批模块的对接。
全息屏幕上,新的硫基模块正缓缓靠近半环,准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