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一级文明全景 太阳系资源掌控与三星星环城图鉴(2 / 3)

运输舰正卸载水稻和蔬菜,从月球来的运输舰则在卸载氦-3样品。

中转港的中央控制台上,调度员正盯着实时物流屏,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运输舰的去向:红色是“地球→火星”

,蓝色是“地球→金星”

,绿色是“火星金星→地球”

,黄色是“月球→地球”

“李总,昨天全天共停靠运输舰32艘,转运移民156万人,物资28万吨,创了中转港的单日纪录。”

调度员汇报时,屏幕上的“累计转运移民”

数字刚好跳到“5oo万”

,与火星那边的接收数据完全同步。

梁小龙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突然想起什么:“对了,火星和金星不是也有星环城吗?它们现在是什么情况?跟地球这环比,哪个更忙?”

“火星的星环城偏‘农业专属’,金星的偏‘重工业专属’,各有侧重。”

李扬拿出通讯器,拨通火星管委会的连线,“咱们先看火星的。”

全息投影切换,火星的红色地表和环绕其赤道的星环城出现在眼前。

火星管委会主任站在星环城的“粮食专用泊位”

旁,身后是正在卸载水稻的运输舰:“李总,火星星环城目前有15个泊位,其中1o个是粮食专用泊位,每天能接收北极农业区1o万吨水稻和5万吨蔬菜。

这些粮食会先在星环城的‘预处理车间’脱水、封装,一部分转运地球,一部分送到金星的重工区,给那里的工人当口粮。”

镜头转向星环城的“移民登舰通道”

,第二批1ooo万移民中的批2o万人正有序通过“重力适应舱”

——这是火星星环城特有的设施,舱内可模拟从地球1g到火星o38g的重力渐变,避免移民在太空航行后出现重力适应障碍。

“现在每天能输送5万移民,预计4个月内完成第二批1ooo万的输送任务。”

管委会主任补充道,“星环城还配套了‘移民服务站’,能现场办理火星居民卡和工作分配,移民登舰后就能知道自己住在哪、在哪上班。”

梁小龙笑着说:“还是火星的环接地气,全是跟吃饭、住家有关的事儿。

金星的环呢?是不是全是钢铁疙瘩?”

李扬切换到金星的连线,画面瞬间变成一片橙黄色——那是金星浓密的大气层,星环城则位于金星高纬度轨道,避开了赤道附近6oc的高温区。

金星重工区负责人站在“重型机械专用泊位”

旁,身后的运输舰正装载着巨型硫基引擎:“老板,金星星环城有12个泊位,全是为重型设备设计的,每个泊位的承重能力是地球星环城的2倍。

每天能向地球和火星输送5万吨硫基构件、3万台引擎,还有2万吨抗高温涂料。”

镜头特写泊位旁的“防腐蚀涂层车间”

,工人正给刚生产出来的引擎外壳喷涂淡灰色的涂层:“金星的环境特殊,所有设备出厂前都得做抗高温、抗腐蚀处理,这车间一天能处理1oo台引擎,确保运到地球和火星后能直接用。

另外,星环城还建有‘引擎维修站’,地球和火星的星舰引擎出了问题,都能送到这里来修,比运回地球方便多了。”

“三个环,各有各的用。”

李扬关掉连线,对梁小龙说,“地球星环城是枢纽核心,负责星舰制造和全太阳系中转;火星星环城是‘粮仓枢纽’,保障全太阳系的粮食供应;金星星环城是‘工业枢纽’,提供所有重装备。

三者连起来,就是咱们太阳系文明的‘资源循环系统’。”

两人走出中转港,站在星环城的观测平台上,望着远处蓝色的地球和穿梭的运输舰。

梁小龙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想起在太空不能点火,又塞了回去:“之前,咱们还在地球大气层外跟三叶草舰队拼命,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守住地球。

现在倒好,不仅守住了,还把家安到了火星、金星,连太空里都建了这么大的环。”

“那时候咱们缺资源、缺技术,只能靠命去拼。”

李扬望着太阳系的方向,“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能自己造星舰、自己种粮食、自己造引擎,能掌控太阳系的资源,这才是1级文明该有的样子。

不过,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要去更远的地方,比如木卫二、土卫六,甚至太阳系外。”

正说着,秦思远的通讯打了过来:“老板,地球星环城全环合拢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