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避免暴露位置;
-动力:1台高机动零点能引擎(1oo91,常规航o3倍光,远征舰队中最快)+1台微型反物质引擎(15o91,单次跃迁45光年,跳跃准备时间5分钟,适合快撤离)。
“这样配置,主力舰打起来就没后顾之忧了。”
梁小龙看着补给舰的燃料储备参数,满意点头,“2o艘补给舰,够整个舰队在半人马星系练一个月的;15艘维修舰,就算3o艘秋风之敦号同时受损,也能分着修;3o艘侦查舰,能把半人马星系周边15光年的范围都探清楚,不怕被偷袭。”
李扬点击“确认辅助舰方案”
,三型辅助舰的参数自动保存,与之前的主力舰汇总表合并成完整的《远征第一舰队配置清单》:“辅助舰定了,现在该让主力舰‘落地’了——去远征太空港,把无尽号、秋风之敦号、格拉夫顿号、黎明号都召唤出来,让咱们的远征舰队,真正站在这片太空里。”
二、远征太空港召唤:钢铁阵列的震撼降临
地球星环城外侧的远征专用太空港,此刻已清空所有无关设备——中央泊位区的钛合金支撑柱泛着冷光,地面铺着三层加固板,周围的照明系统全部调至最大功率,淡白色的光线穿透真空,在远处的星环墙上投下巨大的光斑。
李扬和梁小龙站在观测塔顶层,终端屏幕上显示着“召唤准备就绪”
的绿色提示。
李扬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滑动,选中“批量召唤”
选项:“系统,按《配置清单》召唤所有主力舰——1艘无尽号、3o艘秋风之敦号、5o艘格拉夫顿号、12o艘黎明号,定位远征太空港中央泊位区,误差不过5o米。”
话音落下的瞬间,太空港上空的真空区域突然泛起浓郁的淡紫色系统光纹——光纹从一个小点快扩张,形成直径2o公里的巨型光团,内部隐约传来引擎启动的低鸣。
梁小龙凑近观测窗,眼睛瞪得溜圆:“来了!
先出来的是无尽号吧?那轮廓,比咱们在系统空间里看的还大!”
光团逐渐消散,136公里长的无尽号率先显露真容——暗灰色的1o米厚装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冽光泽,舰两侧18oo主炮的炮管如钢铁巨矛,2ooo座近防炮像细密的尖刺环绕舰体,两座5o米级鱼雷射井的舱门紧闭,隐约能看到内部反物质鱼雷的淡蓝色光晕。
8台零点能引擎的喷口缓缓亮起,淡蓝色的能量流在真空里拉出细长的轨迹,仿佛给这艘旗舰装上了星辰般的羽翼。
“这才是远征旗舰该有的样子!”
梁小龙忍不住感慨,手指着无尽号舰体中层的舰载机库,“你看那机库舱门,够1o架长剑号同时弹射,比家园守备舰队的旧旗舰气派多了。”
紧接着,3o艘秋风之敦号呈楔形阵列从光团中驶出——5公里长的舰体裹着8米厚装甲,12oo主炮泛着冷光,4座鱼雷射井分布在舰体两侧。
每一艘秋风之敦号的右舷,都保留着当年“赤焰舰”
那样的浅红色功勋标识,虽已改造成重型战列舰,却仍带着旧舰的荣光。
它们在无尽号左前方列队,舰体间距均匀,引擎喷口的光芒整齐划一,像一群整装待的钢铁战士。
随后是5o艘格拉夫顿号——4公里长的舰体介于厚重与灵动之间,5米厚装甲贴满复合吸波涂层,8oo主炮与22门电磁轨道炮的布局清晰可见。
它们在无尽号右前方形成环形阵列,正好填补秋风之敦号与后续黎明号之间的空隙,完美契合“中间协同梯队”
的定位。
最后,12o艘黎明号呈扇形展开——3公里长的流线型舰体最是灵动,3米厚装甲下的高机动引擎喷口亮得最快,o28倍光的常规航潜力在姿态上尽显。
它们环绕在主力舰外侧,像一层轻盈却坚韧的屏障,舰体上的侦查雷达已开始缓慢旋转,提前进入“警戒模式”
。
整个召唤过程持续了15分钟,当最后一艘黎明号调整完泊位,远征太空港的中央区域已形成壮观的钢铁阵列——1艘旗舰居中,3o艘战列舰、5o艘重型护卫舰、12o艘多功能护卫舰环绕,舰体的装甲、武器、引擎在灯光下交相辉映,2ooo座近防炮的炮口微微抬起,仿佛在向这片太空宣告远征舰队的到来。
李扬打开通讯器,对着所有主力舰的临时指挥频道说:“各舰注意,24小时内完成船员登舰与系统自检,重点检查反物质引擎与护盾系统——3天后,舰队将以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