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都是常规数据,7.3K的常数,多少年没变过了。也就申玉菲那边,前几天托人问过我监测时间,说可能有‘异常’,我到现在还觉得玄乎——这常数哪能说变就变?”
汪淼端着咖啡的手顿了顿,心里咯噔一下:原来申玉菲早打过招呼。他没接话,只是点头附和,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屏幕,看着那稳定的7.3K,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申玉菲说的“异常”,会不会和自己视野里的数字有关?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材料技术,从纳米涂层的耐磨度聊到观测镜片的透光率,时间在对话中一点点流逝。八点半时,沙瑞山突然坐直身体,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对了,申玉菲说的‘异常时间’快到了,九点整。我把数据采样频率调高点,看看是不是真有猫腻,也省得她总惦记。”屏幕上的数值刷新速度加快,绿色的数字每秒跳动一次,依旧稳稳停在7.3K。
汪淼的心跳渐渐加快,他攥紧咖啡杯,指腹贴着温热的杯壁,视线死死盯着屏幕,连视野中央的数字都暂时忽略了——他想知道,申玉菲的预言到底会不会成真。
九点整,秒针刚划过表盘,屏幕上的数值突然跳了一下——7.4K。紧接着,数值开始不规则波动,7.2K、7.5K、7.1K,绿色的数字像失控的精灵,在屏幕上跳跃,甚至偶尔会出现短暂的空白。沙瑞山猛地攥紧拳头,咖啡杯在桌上碰出轻响,声音都有些发颤:“真有异常!不是设备故障,信号传输线路下午刚检查过,是辐射本身在变!”他快速调出频谱图,原本平滑的曲线此刻变得起伏不定,像被狂风掀起的海浪,“你看这波动频率,太规律了,完全不符合自然现象的随机性,倒像是……人为控制的!”
汪淼凑到屏幕前,心脏狂跳不止。他看着起伏的曲线,视野中央的数字突然与波动频率同步跳动起来——一下、两下、三下,每一次曲线的起伏,都对应着数字的跳动,分毫不差。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张了张嘴,想问问有没有办法直接看到这波动,却又忍住了——没必要让沙瑞山知道更多超出他认知的事。
可强烈的冲动压过了顾虑,他还是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沙博士,有没有办法……不看这些数据,直接看到这种波动?比如用什么特殊的观测设备?”
沙瑞山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手指指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有啊,北京天文科技博物馆有一副‘3K眼镜’,是基于量子传感技术做的,能把不可见的宇宙背景辐射转化为可见光谱,戴上就能直接看到波动的样子。不过现在是晚上,博物馆早闭馆了,借设备得走流程,估计得等明天……”
“我去借!”汪淼猛地站起身,打断了沙瑞山的话,“我认识博物馆的值班馆长,现在联系他,应该能通融。你在这儿盯着数据,千万别错过任何细节,我尽快回来!”他没等沙瑞山回应,抓起外套就往门外走——他必须亲眼看到,这波动到底是不是和自己视野里的数字完全同步
车子在夜色里疾驰,车灯劈开黑暗,山路上的碎石被车轮碾过,发出“噼啪”的声响。汪淼一边开车,一边给博物馆馆长打去电话,只说“有紧急科研观测需求,需要临时借用3K眼镜”,绝口不提自己的异常和申玉菲的预言。好在对方了解他的科研身份,也知道宇宙背景辐射观测的重要性,当即同意让值班人员在馆内等候,还特意叮嘱“注意保护设备,用完尽快还回”。
晚上十点半,汪淼抱着一个黑色的金属盒回到天文台。盒子里装着那副3K眼镜,镜架是银灰色的,镜片泛着特殊的光学光泽,镜腿上刻着“3KRadiationobserver”的字样,边缘还贴着博物馆的资产标签。他顾不上歇口气,甚至没回观测楼跟沙瑞山打招呼,径直走到楼外的空地上——不想被无关人打扰这关键的验证时刻。
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汪淼深吸一口气,将3K眼镜架在鼻梁上,双手微微颤抖着调整镜腿的位置。起初,视野里只有熟悉的夜空——几颗亮星点缀在漆黑的背景中,与平时所见并无不同,视野中央的数字依旧在跳动。就在他以为设备失效时,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无数光点在天幕上亮起,以规律的频率明暗交替,从地平线延伸至银河深处,像整个宇宙在呼吸。
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这些光点的闪烁频率,与他视野中央的数字跳动完全同步——光点亮一次,数字跳一下,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跟着他视野里的数字倒数。
“真的……一样……”汪淼踉跄着后退一步,后背撞到观测楼的墙壁,才勉强稳住身形。他抬手想摘下眼镜,却发现手指在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