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暗流涌动谁在掌灯前行(2 / 3)

边,仔细观察着井水的颜色,眉头紧锁。

为了查明真相,她连夜以醋煮布覆口,潜入东宫的偏院,重新取了一份水样。

她将水样仔细封存好,交给了一名常来东宫抄经的小沙弥——法缘。

“法缘师父,这是我家主子托您带给太医院的净水,劳烦您了。”

徐惠轻声说道。

法缘并不知道水样有问题,只当是徐惠施舍的善举,连忙答应下来。

他将水样带到太医院的煎药房,恰好被孙思邈亲眼看见。

“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孙思邈拦住法缘,沉声问道。

法缘不敢隐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孙思邈听完,脸色大变。

他立刻取来水样,仔细检验,现井口已经被污水倒灌,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不好!

这是有人要害东宫!”

孙思邈心中一惊,连忙将此事禀报给李二。

“陛下,东宫井水已被污染,恐疫源未绝,臣请立刻修缮水渠!”

孙思邈跪在地上,语气急切地说道。

长孙无忌却站出来反对:“孙御医,疫病已经平息,岂可劳民伤财,大兴土木?”

李承乾得知此事,心中冷笑。

他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在故意阻挠。

“媚娘,”

他唤来武媚娘,低声吩咐道,“将那张旧账单,塞到父皇常看的《贞观政要》里。”

武媚娘心领神会,悄悄地将一张旧账单塞入了《贞观政要》的夹页中。

当晚,李二在御书房批阅奏折,随手拿起一本《贞观政要》,翻开书页,却现里面夹着一张陈旧的账单。

他拿起账单,仔细一看,顿时勃然大怒。

这张账单是当年魏王府承修西渠的工料清单,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甚至还有李泰亲笔批示的“竣,勿扰市井”

的字样。

“好你个李泰!

竟然敢偷工减料,草菅人命!”

李二怒不可遏,将账单狠狠地摔在地上。

他立刻下旨,重查渠务,命工部会同大理寺彻查旧案。

当夜,一道圣旨悄然下达,直指东宫。

高履行奉命带人前往东宫,搜查太子李承乾“私通外臣”

的证据。

高履行领命而去,心中暗自得意。

他早就怀疑李承乾与外界有所勾结,如今终于有机会将他绳之以法了。

他带着一队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东宫,将书房翻了个底朝天,却一无所获。

高履行站在一片狼藉的书房中,脸色铁青。

他不甘心地四处搜寻,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桌上的一只笔筒上。

他走上前去,拿起笔筒,仔细端详着。

这笔筒看起来十分普通,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然而,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笔筒底部的时候,却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他用力一拧,笔筒底部竟然被打开了。

高履行心中一喜,连忙将笔筒倒过来,从里面倒出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他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娟秀的字迹:“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高履行看完纸条,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他知道,这一定是李承乾与外界联系的证据。

然而,他却不知道,这张纸条,只是一个诱饵。

武媚娘站在窗前,看着高履行带着人马离开东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

她缓缓地走到书桌前,拿起那张长安城的地下水道图,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东宫禁足第七日,这水……该往哪里流呢?”

高履行那张老脸,此刻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搜了半天,只搜出一张写着“静观其变,以待时机”

的废纸,这玩意儿能证明个屁啊!

正当他准备打道回府,回去吃瘪的时候,眼角余光瞥见了焚炉里那一堆灰烬。

“给我翻!”

高履行一声令下,几个士兵七手八脚地扒拉着灰烬。

突然,一个眼尖的士兵捏起一小块没烧透的纸角,递了上来。

“大人,上面好像有字!”

高履行凑近一看,借助月光,依稀辨认出两个字:“炭……火……”

“炭?火?”

高履行眉头紧锁,这俩字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