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解,“什么意思?”
李承乾解释道:“武媚娘想要通过控制疫情,来赢得民心,从而在东宫站稳脚跟。”
“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徐惠问道。
“因为她不甘心。”
李承乾淡淡地说道,“她不想永远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她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我们该怎么办?”
徐惠问道。
李承乾沉吟片刻,说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徐惠,你替我做一件事。”
“殿下请吩咐。”
徐惠恭敬地说道。
李承乾缓缓说道:“明日,你主持东宫灯政评议会,广邀东宫女官列席。”
“灯政评议会?”
徐惠有些疑惑,“殿下,这是为何?”
李承乾微微一笑,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次日,东宫灯政评议会如期举行。
徐惠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各位女官。
武媚娘也坐在其中,神情平静,看不出任何异样。
会议开始后,徐惠先是总结了近期灯政署的工作情况,然后话锋一转,说道:“最近,长安城生了一些怪事,说是夜里有提灯女子引导病人,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众女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有人说,这是妖魔作祟,应该请道士来驱邪。
有人说,这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扰乱民心。
还有人说,这可能是有人在暗中行善,帮助那些贫苦百姓。
徐惠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暗自思忖。
这时,武媚娘突然开口说道:“奴婢认为,此事的关键在于人心。”
“人心?”
徐惠看向武媚娘,饶有兴趣地问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微微一笑,说道:“如果百姓心中有信任,那么即便没有兵卒巡逻,也不会有人作乱。
反之,如果百姓心中没有信任,那么即便有再多的兵卒巡逻,也无法阻止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所以,你的意思是……”
徐惠问道。
武媚娘淡淡地说道:“奴婢认为,与其增派兵卒巡逻,不如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相信朝廷,相信东宫。”
武媚娘说完,便低下头,轻轻抿了一口茶。
就在她低头抿茶的瞬间,袖中指尖却悄然划破了茶盏的边缘,一道细微的裂痕,出现在茶盏之上。
当晚,西市,夜幕降临。
提灯女子再次出现,在暗巷中引导病人。
但这一次,在她身后,多了一队不着甲胄、只披麻衣的“灯仆”
。
这些“灯仆”
,都是东宫派遣出来的医童,他们暗中跟随在提灯女子身后,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
而她并不知道,自己身后,多了几双眼睛……
三日后,孙思邈急匆匆地赶到东宫,面色凝重,神色慌张。
“殿下,不好了,出事了!”
孙思邈一路小跑,须皆颤,平日里仙风道骨的模样荡然无存,活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铜钥匙模型,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悦:“孙御医,何事如此惊慌?莫非是长安的疫情,又起了什么幺蛾子?”
孙思邈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新药方……出问题了!
是那味‘紫金藤’!
药性……药性它,它翻倍了!
已经有几个病人,服药之后心悸昏厥,情况十分危急!”
徐惠闻言,脸色瞬间苍白。
她猛然想起什么,顾不得礼仪,直接冲回暖阁,翻箱倒柜地找出了武媚娘当日呈上的《善后疏》原稿。
“紫金藤……紫金藤……”
徐惠喃喃自语,手指颤抖地抚摸着略显粗糙的麻纸。
她灵机一动,取来一块热绢,小心翼翼地覆在《善后疏》上。
果然!
在热力的作用下,纸背缓缓显现出一行淡淡的字迹:“紫金非毒,用之在人。”
“她……”
徐惠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头顶,“她不是写错字!
她这是……把药方藏进了谏书!”
顾不得多想,徐惠提着裙摆,一路狂奔至东宫密室。
只见李承乾正站在一幅巨大的长安暗渠图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烛光在他脸上跳跃,映衬得他更加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