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衣衫褴褛,面色蜡黄的老炭工,颤颤巍巍地走上讲台。
“各位大人,各位学子,我叫李老三,是京郊的炭工。”
老炭工的声音颤抖着,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我一家老小,都靠烧炭为生。
以前烧的都是劣质煤炭,黑烟滚滚,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的妻子和儿子,都因为得了肺痨,活活咳死了!”
说到这里,老炭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
“我原本也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是,殿下推广了这蜂窝煤,我家也换上了。
这蜂窝煤烧起来干净,不呛人,我感觉自己一天比一天好!”
“殿下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们这些穷苦炭工的命啊!”
说完,老炭工对着李承乾跪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殿下救的不是臣一人,是千万寒门灶前命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场默然,鸦雀无声。
那些原本还想质疑《火政纪要》的儒生,也纷纷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武媚娘得知“火政讲台”
的成效,柳眉倒竖,冷笑一声。
“李承乾,你以为只有你会玩‘民生牌’吗?”
她立刻命贴身侍女阿婻,秘密联络江南的女塾,资助一批孤贫女子撰写“感怀诗”
。
这些诗歌,内容都围绕着“尼庵夜读,感念圣恩”
,极力塑造武媚娘“仁心济世”
的形象。
一时间,“武才人仁心济世”
之名,在江南士林间悄然传开。
李承乾得知此事,却并没有下令查禁。
他深知,堵不如疏。
他反而命工部增设“女子技学堂”
,专门教授炭炉制造与药材辨识等实用技能,并公开录取名单。
而位被录取的,竟然是当年被贺兰氏逼卖为婢的织造局遗孤——小莲。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殿下此举,真是高明啊!
既能打击武媚娘的声望,又能真正帮助到那些”
“是啊,是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殿下这才是真正的仁政!”
李承乾站在东宫的庭院里,望着天空中飘落的树叶,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而秋闱放榜之夜,一名出身寒微的洛阳女子,成为了位通过“技学特科”
的学子。
秋闱放榜之夜,长安笼罩在一片燥热的期待中,毕竟,谁不想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呢?
但今年,有点不一样。
聚贤坊的榜单前,人头攒动,乌泱泱一片,比菜市场大妈抢鸡蛋还激烈。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咬文嚼字的酸秀才,而是一个名字——李小花。
这名字,土的掉渣,但却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
李小花,出身洛阳贫户,没读过一天私塾,更别提什么“洛水赋”
了。
当她颤巍巍地走上高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录取文书,眼泪瞬间决堤。
“我不识《洛水赋》,但我记得母亲咳血到死都不知为何……”
她哽咽着,声音沙哑,却字字泣血,“如今我能造干净的炉,让更多人不再重蹈覆辙,这就是我的文章!”
台下,寂静之后是如雷般的掌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长安的屋顶都掀翻。
有人说,这李小花才是真学霸,是接地气的“民生菩萨”
。
也有人说,武媚娘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想玩文化输出,结果人家直接釜底抽薪。
消息传到洛阳,幽静的尼庵里,烛火摇曳。
武媚娘猛地将手中的笔狠狠摔在地上,墨汁四溅,晕染了一地狼藉。
她盯着那跳动的烛火,眼神阴鸷,仿佛一条蛰伏的毒蛇。
“你们用活人压死我的诗……”
她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冰冷,“好,那我就让这火,烧出个没有活人的太平……”
说完,她缓缓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轻声吩咐道:“阿婻,去把贺兰敏之给我叫来,就说……我有些诗词需要他来润色一番。”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