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人忙着争香火小孩只管添把柴(2 / 3)

运队伍。

“我来帮你们!”

薛仁贵笑着说道,声音洪亮而有力。

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谢谢薛大哥!”

沈六郎感激地说道。

薛仁贵摆了摆手,说道:“不用谢,我也是为了乡亲们做点事情。”

一行人,抬着炉芯,缓缓地走向村庄。

事后,有人劝薛仁贵失仪,身为朝廷命官,竟然和一群孩子一起抬东西,实在是有损颜面。

薛仁贵只是淡淡一笑,说道:“当年我在战场上抬过阵亡兄弟,今日抬的是活人的暖。”

当晚,薛仁贵挥笔疾书,向朝廷上书,建议设立“少年匠勋簿”

,记功不授官,存档以励后人。

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孩子,加入到建设家乡的行列中来。

终南山,一座古老的寺庙中。

法明和尚云游至扬州,他身披破旧的袈裟,手持禅杖,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他看到孩子们用沙盘演示着“双灶循环法”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昔者圣王盗火以救苍生,今者小儿传火以自救。

火之道,愈贱愈真。”

法明和尚抚掌叹道。

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铃,内刻“薪少亦能续”

五个字,赠予沈六郎,旋即飘然而去。

扬州城内,柳府。

柳奭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栽在几个小孩子的手里。

“老爷,要不要小的们……?”

一个家仆走到柳奭面前,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柳奭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轻举妄动。

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能授人以柄。”

他想了想,

“你去,找几个乞丐,让他们混入少年团,最好能制造一起‘纵火冤案’。”

柳奭低声吩咐道。

家仆闻言,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几天后,一个穿着破烂的乞丐,来到了少年团的驻地。

他声称自己无家可归,希望能加入少年团,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孩子们心地善良,没有丝毫的怀疑,立刻接纳了他。

在一次修灶的过程中,这个乞丐不小心被烫伤了。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伤口,还把自己省下来的饭菜,分给他吃。

乞丐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想起柳奭的吩咐,心中充满了愧疚。

回到柳府后,乞丐跪在柳奭面前,泣诉道:“老爷,小的实在做不到啊!

他们连饭都匀给我吃……哪有什么妖火,只有真心。”

柳奭闻言,沉默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将弹劾文书投入炉中,却仍将“火契”

列为“潜在隐患”

,密报皇帝。

一阵风吹过,吹落几页纸,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依稀可见“火契”

,“民生”

,“少年”

等字眼。

管家走了进来,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爷,这信……”

柳奭摆了摆手,眼神深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烧了吧……”

北风呼啸,吹得门窗瑟瑟作响。

天色渐晚,夜幕即将降临。

沈六郎站在村口,看着远方,他不知道,未来的道路会是怎样他转过身,看着身边一起并肩作战的小伙伴,大声喊道:

“走,回家吃饭去!”

凛冬将至,年兽什么的,统统靠边站!

扬州城里,一股名为“共灶节”

的暖流,正以火箭般的度升温。

城郊外,沈六郎这小子,简直是打了鸡血!

只见他撸起袖子,指挥着一帮小萝卜头,吭哧吭哧地垒灶台。

这可不是普通灶台,而是能同时容纳百人干饭的级联灶!

远远望去,像一条盘踞在田野上的巨龙,就差没喷火了。

“六郎哥,柴禾够不够啊?”

一个鼻涕娃,冻得直哆嗦,还不忘关心进度。

“放心!

管够!

今天咱要让全扬州的流浪者,都吃上热腾腾的年夜饭!”

沈六郎拍着胸脯保证,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当第一缕幽蓝色的火苗,如同破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