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霍乱之症终于平息(1 / 2)

只见院内整齐排列着数十张床榻,病患面色苍白,咳嗽声不绝于耳。

几个医官正忙得团团转,见晁盖亲临,慌忙上前行礼。

“不必多礼,”

晁盖摆手,“这位是安神医,今后便是咱们的总医官。”

安道全已顾不上客套,径直走向一位病情最重的中年人。

他俯身仔细观察,又为此人把脉,眉头越皱越紧。

“此疫果真为霍乱,”

安道全起身,神色非常严肃:“比我预想的还要凶险几分。

先前所用的方子虽对症,但药力不足,难以彻底压制病势。”

晁盖急切问道:“先生看该如何是好?”

安道全沉吟片刻:“需重新制定配方,加重主药分量,再添几味辅药。

只是其中几味药材颇为珍贵,不知”

“先生不必担心药材,”

晁盖斩钉截铁道,“需要什么,尽管开出单子,我即刻派人去寻。

便是天涯海角,也要为先生寻来!”

安道全深受感动,当即要来纸笔,挥毫写下新药方。

只见他笔走龙蛇,纸上墨迹未干便递与晁盖:“此方以黄连为君,需用上等川连五钱,配以黄芩三钱、黄柏三钱,此三黄合用,清热解毒之力倍增。”

吴用凑前细看,羽扇轻摇:“这三黄大寒之药,寻常医者不敢如此用量。”

吴用对中医之道也是有一些心得的,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存在着一些担心的。

“军师所言极是,”

安道全点头,“然此疫来势凶猛,非重剂不能奏效。

另需辅以厚朴两钱、半夏两钱理气和中,再添木香一钱、白芍三钱缓急止痛。

最要紧的是这肉桂五分,反佐诸药寒凉,护住中焦阳气。”

晁盖仔细听着,忽然问道:“听闻霍乱最伤元气,先生方中可需补益之品?”

“晁天王思虑周全,竟然也懂得医理之道。”

安道全赞许道,接着又说:

“确需加入人参三钱,若实在难得,党参倍用亦可。

另以甘草两钱调和诸药。

此方煎服之法颇有讲究——需武火急煎,趁热顿服,每日两剂,不可间断。”

然后,安道全又对几位医官细细讲解病理药理,重新安排诊治流程:重症者单独隔离,轻症者分区管理,未染病者预防为先。

接下来的日子,安道全的睡眠时间很少,每天也只有两个时辰。

白日里亲自诊脉开方,指导医官煎药施治。

夜晚则挑灯研读医书,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

晁盖见他日渐消瘦,特意命人炖了补品送去,却总见那碗汤药在案头凉透。

张顺看在眼里,也忍不住劝道:“先生也要保重身体,这般操劳,若是累倒了,可如何是好?”

安道全只是摇头:“医者见死不救,与杀人何异?这些病患若不能及时救治,不出三日便有性命之忧。

我累些无妨,救人要紧。”

果然不愧是神医,新方施用后,病情立见转机。

重症者症状减轻,轻症者逐渐康复,新染病者日渐稀少。

半个月后,霍乱病患已减少大半。

一个月过去,济州府内基本已无新的病患出现。

这一日,安道全巡查完最后一个病区,确认所有患者均已康复,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正要回房休息,却见院外不知何时已聚了数百百姓。

见他出来,一位老者颤巍巍上前,领着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谢安神医救命之恩!”

安道全慌忙上前搀扶:“老人家快快请起!

安某何德何能,受此大礼?”

老者执意不肯起身:“神医有所不知,这场瘟疫已肆虐月余,先前每日都有十数人丧命。

若非神医妙手,我等早已家破人亡。

此恩此德,济州百姓永世不忘!”

这时,晁盖、宋江、吴用等人也闻讯赶来。

见百姓自跪谢,晁盖不禁感慨:“得医如此,实乃梁山之幸!”

当晚,晁盖特设庆功宴。

席间,他举杯向安道全敬酒:“先生不仅医术高明,更有一颗仁心。

这一个月来,先生不辞劳苦,救济州百姓于水火。

晁某代梁山上下,敬先生一杯!”

安道全举杯回敬,也是非常感慨:“安某半生行医,从未得见如梁山这般真心为民的义军。

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