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将两大平原粮食产区连接起来,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动进攻。
本来在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以第三、一一三师团(十三师团退役老兵重建)、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的行动。
因为武汉会战的拖后延长,因为徐剑飞上蹿下跳,让本来制定许久的这场会战一拖再拖,因而被搁置到现在,冈村宁次见徐剑飞终于消停不闹了,决定于40年四月动。
因为有了充分的时间休整,让第五战区在武汉会战中恢复了元气,能够从容面对了。
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
刚刚经历三县战役,经历了以暴制暴行动,已经精疲力尽的徐剑飞,本来想休养生息整训练兵。
但既然冈村宁次没有无限搁置枣宜会战,那这一次自己说什么也得参加这次会战。
反正四零年,中国战场也没什么大事,闲着也是闲着,那不如再闹一闹。
徐剑飞决定参加随枣会战,并不单单出于自己的那个不管谁抗日,都要帮帮场子的初衷,也并不是因为最小的老五李沛然的恳求,帮帮他的老丈人。
他对手下面的解释是:“咱们是鄂豫皖抗日军,这场会战在咱们的战区里,那咱们这个主人,怎么能让敌我两个军队在我的地盘里打仗,我们却袖手旁观?咱们又不是满清。”
这样的理由,大家都觉得有点牵强,有点欲盖弥彰。
但徐剑飞的真实意图是,这场会战,是以第五战区获胜的,因此,第五战区占领了大别山的一部分,在大别山,老蒋成立了一个游击军,军长是21集团军李品仙。
现在,这里是自己的地盘,绝对不能让光头趁机将手插进自己的地盘。
所以我决定,敌后武工队继续你们的工作不能松懈,留下第一师防守根据地,随时打击来犯之敌。
我率领我的第二师全部,以及炮兵旅,特战大队、侦察连出击平汉路,参加第五战区的会战。”
田绍志大声的反对:“你是行署主任,主持全局,原则上你是个文官。
我才是这支部队的真正军事长官,这一次带队出征打鬼子,得我去。”
这个理由非常正当,当初光头为了分化徐剑飞和田绍志,光头将算盘珠子打的整个鄂豫皖都能听得见。
他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将已经沦为敌后的大别山区,在报纸上确认,划归给了徐剑飞,并将其升格为鄂豫皖行署,同时任命徐剑飞为行署主任,其级别等同于一省政府主席。
这无疑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使得徐剑飞在表面上在该地区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可谓位高权重。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他却又正式任命田绍志,为鄂豫皖抗日集团军总司令。
这一举动看似给予田绍志相当的军权,但实际上却巧妙地剥夺了徐剑飞的军事指挥权。
在光头的眼中,由于少帅被他软禁牢牢掌控,田绍志这个出身于东北军的人,便成了容易被操纵的对象。
他坚信,田绍志迟早会将这支军队纳入他的麾下,然后被光头送上战场充当炮灰。
然而,事情的展却完全出乎光头的意料。
他万万没有想到,田绍志对徐剑飞的忠诚,竟然达到了如此程度,完全不按照他所设计的套路行事。
这让光头感到十分无奈,原本的如意算盘也因此落空。
面对这种局面,他也只能徒呼奈何,毫无办法。
最终,徐剑飞稳稳地掌握了鄂豫皖行署的军政大权,成为该地区的实际掌权者。
而今天田绍志之所以如此提出,其心思并非别有所图,仅仅只是想为自己争取一个出战的机会而已。
徐剑飞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似乎对田绍志的急于请战早有预料。
徐剑飞就斩钉截铁道:“这一次参战,情况错综复杂。
政治上,你不行,军事上我也不比你差。”
看看田绍志不服的态度,徐剑飞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咱们的军队,不管那光头如何软硬兼施,想要把我塞进第五战区,我都绝对不会同意的!
这可不是我任性,而是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先河,那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