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老套路继续上演,大炮开始铺天盖地的砸向了阻击阵地。
然后鬼子的玉碎冲锋再次开始,然后都已经程序化了的战斗再次开始。
白团长为了鼓舞士气,毫不畏惧地穿梭在充满硝烟和战火的战壕里,他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显得格外坚定和果敢。
他用洪亮而激昂的声音,激励着每一个官兵:
“兄弟们啊!
我们一直都渴望着能够痛痛快快地与鬼子厮杀一场,可是平日里,那些特战队员总是抢先一步,把杀敌的机会都抢走了,根本轮不到我们出手。
但是今天,终于轮到我们大展身手了!
让那些特战队的兄弟们好好看看,我们杀鬼子的狠劲,绝对不比他们差!
大家都给我瞄准了,狠狠地打!
别听军长的瞎说,让咱们敞开了打。
我们一定要做到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
大家注意节省子弹,不要浪费。
这样我们就能多给特战队的兄弟们减少一些麻烦,也能减少特战队员为我们去缴获更多敌人的弹药,而出现牺牲。
那可都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啊,你没看,牺牲一个特战队员,咱们军长那痛苦的样子吗?那就好像割了他身上的肉一样啊!”
白团长处处拿特战队和自己的队伍比,让战士们的斗志瞬间被点燃,打的更加沉稳精确了。
路过一个连长的身边时,只见这位连长手持一杆三八式步枪,稳稳地站在战壕里,一枪接着一枪地射击,每一子弹都精准地命中目标。
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这杆枪已经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连长听到白团长的声音,转过头来,满脸坚毅地说道:“团长,您就放心吧!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杀个痛快,一雪当年不抵抗而丢失东北的耻辱,一洗当年做亡国奴的耻辱!”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愤怒,和雪耻的决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话还没说完,只听得“砰”
的一声,这位来自东北的连长头部突然迸溅出一道血花,如同一朵盛开的血色花朵,在空中绽放后又迅凋零。
他的身体毫无声息地趴在了战壕上,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然而,白团长却没有丝毫的悲伤之情,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和果断。
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一排长,立刻替补这个连长,继续指挥战斗!”
一排长听到命令后,大声回应道:“是!”
他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对团长表示感谢。
因为在这枪林弹雨的火线上,让你升官,就意味着让你去送死。
对于一个让你去送死的人,你干嘛跟他客气?
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
接过连长的枪,大吼到:“三连的弟兄们,给我狠狠的打,替连长报仇。”
就在这千钧一的时刻,突然,站在白团长身旁负责测距的士兵,用紧张而急促的声音喊道:“报告团长,鬼子已经到了30米了!”
白团长闻言,脸色一沉,毫不犹豫地高声下令:“弟兄们,甩手雷!”
按照常理来说,木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通常应该在五十米左右,这比鬼子的手雷要多出整整二十米。
然而,由于根据地制造的手榴弹为了增强杀伤威力,特意将其重量增加到了一斤半,甚至有些还达到了二斤重,产生的杀伤力,堪比迫击炮。
这样的改变虽然使得手榴弹的杀伤力大幅提升,但也导致了投掷距离的相应缩短。
尽管如此,战士们却对这种根据地制造的手榴弹情有独钟,宁可让自己处于更危险的境地,也不愿意使用缴获的鬼子手雷。
鬼子的手雷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简直就是个鸡肋!
日本人一贯秉持着无论何种武器,都要力求节约且通用的原则,在手雷的设计和制造上也不例外。
因此,他们的手雷被设计成可以与掷弹筒通用的形式。
这就意味着,仅仅拉开手雷的拉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再在硬物上磕一下,才能真正引爆手雷。
然而,问题来了,鬼子们自己有钢盔,可抗日军的战士们却没有啊!
如果在战斗中找不到合适的石块来磕手雷,那该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对着自己的脑袋来一下,寄希望于这样能够成功引爆手雷。
但这样做的后果实在难以预料,手雷到底会不会爆炸还不知道呢,说不定先把自己给敲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