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军情突变(1 / 2)

赵队长这里的胜利,犹如一阵清风,迅而猛烈地席卷了整个西线战场。

这阵清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的消息,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经验和策略。

各个准备打伏击的队伍,听闻了赵队长的成功经验后,纷纷开始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战斗中。

当他们在打伏击时,会率先与伪军打声招呼,然后神奇的事情生了。

伪军们当时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手中的枪支不再对准抗日队伍,而是将那嗖嗖的子弹直接射向天空,仿佛要将它们送到月亮上去一般。

这样一来,抗日队伍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全部的火力集中在鬼子身上,展开一场对鬼子的小歼灭战。

而只要战斗结局明朗了,伪军还会调转枪口,帮助民兵杀鬼子。

这叫什么,这叫杀人灭口,这叫毁尸灭迹。

战斗结束后,抗日队伍会心甘情愿地,将被小鬼子抢走并占为己有的金银财宝全部送给伪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伪军在下一次行动中,继续保持同样的默契。

而伪军们自然也心领神会,他们投桃报李,不仅将自己的子弹和手榴弹,慷慨地赠送给抗日军的武装,甚至有些人还会把自己的枪支一并留下。

当然,为了避免被日军现,他们会编造各种借口,比如说是枪支损坏无法使用,或者干脆说自己为了抬那些“尊贵”

的皇军遗骸,不小心把枪支遗落在了战场上。

而鬼子虽然心知肚明,但在能带回大日本皇军的尸体回来火化,也是一件值得的事。

为此他们还特意的下达命令,伪军必须将战死的皇军遗骸带回来。

这就等于默许了伪军,跟着鬼子扫荡,就成为收尸队了。

二叔接到这样的消息,为了乡亲们恐怕收买伪军时候吝啬,特意通报各地,像这样的损失,将由行署负责补偿。

同时还特意强调,万一这路伪军没有抢到多少金银,还命令每一场伏击战的队伍,事先必须带上不少于二百块大洋。

都成了友军了,怎么能让友军空手而回呢?做人要有人情味,要厚道嘛。

这样一来,当有一支伪军在战后,感到没有什么钱财所获而失望的时候,这个负责伏击战的队长,就会笑呵呵地拿出携带的银元,按照见者有份的原则,一一给大家伙放。

当时还连连抱歉:“我们根据地穷啊,只能拿出这么多给大伙儿分分,回家给老婆孩子买点好吃的,打打牙祭补补身子。”

这样贴心的作为,这样贴心的话语,怎么能够不让伪军们满含热泪呢?

回到队伍上,对着其他伪军含着热泪讲述经过,然后激动的感慨: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热泪,因为我们深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抗日军。

这一下积小胜为大胜,鬼子准备多时的清乡行动,就要崩溃了。

岗村宁次,一个在日本赫赫有名的战术家。

日本向来以战术家辈出而着称。

但遗憾的是,他们却未能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家。

三本五十六或许可以勉强算作半个战略家,但他最终也未能摆脱,被局限于战术层面的命运,最终被美国人给嘎啦。

那么,为何日本难以产生战略家呢?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

日本国土狭小,人们稍作行走都要走小碎步,大一点便可能跌入大海。

这样狭小的地理位置,无疑限制了其视野的开阔和胸怀的宽广。

在如此局促的环境中,又怎能孕育出具有博大胸襟的战略家呢?

这便是日本鬼子必然失败的根源所在。

正所谓“一百场战术的胜利,也无法弥补一次战略的失败”

,日本若不败,那简直就是违背天理了。

然而,单就战术层面而言,岗村宁次确实堪称大家。

他在策划整个清乡计划时,并未将此次清乡行动,视为彻底击溃鄂豫皖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手段。

这只是一个烟雾弹,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陷阱。

当他成功获取关键情报,徐剑飞果断采取行动,分兵两路出击,将他的主力调离了白马尖山的核心根据地后。

按照他的缜密计划,冈村宁次立刻下达命令,让常备第7旅团迅集结,趁着夜色整装出。

直扑白马尖山,准备实施一场惊心动魄的“黑虎掏心”

战术。

这次行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一举夺占白马尖山,彻底摧毁徐剑飞的根据地核心。

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