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提前谋划(2 / 3)

p>这三人之间的矛盾本就不可调和,如此一来,定会杀得你死我活。

“需要怎么解决呢,就是怕打了老鼠伤了玉瓶?”

闺房内,她背着手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绞尽脑汁思索着既能除掉温实初又不波及甄嬛的万全之策。

想到温实初身为太医,平日里最看重的除了他的嬛妹妹便是自己的医术声誉。

若是能设法损毁他的名声,让他在太医院待不下去,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她知道这雍正初期贪污腐败之事可是不少,还有这几日派人打听的一些传闻,

怕是这太医院和内务府的药材采购里定是少不了药商为了谋取暴利,以次充好的情况。

又听说温实初为人正直,多次在太医院议事时提及要严查药材来源,为此还得罪了一些同僚。

那就设计诬陷温实初与药商勾连、以次充好,想办法把温实初革出太医院。

只要把风声放出去,哪怕最后查无实据,可流言蜚语一旦传开,他在太医院的名声便算是毁了。

她当即又叫来茗烟,轻声吩咐道:

“你这几日花钱找人乔装打扮一番,去一些与太医院有采购的药铺转转,到时候我们可以编造一些流言蜚语。”茗烟心领神会,点头称是后匆匆离去。

几日后,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银钱,也得到了确实的消息:

原来,有个叫钱姓的药商,一直对温实初要求严查药物一事怀恨在心,

近期正偷偷谋划着用一批已经霉变的草药替换太医院采购的上等药材,只等温实初当值时交货,好让他背黑锅,给他弄出太医院,就是计谋是粗糙了一些。

安陵容知道后,随即让人乔装后设法接近钱姓药商的伙计,用重金收买,让其在关键时刻反水,揭露钱姓药商的阴谋,并假装慌乱间将温实初牵扯进来,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之后.....

“只要计划顺利实施,温实初就算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可那些猜忌和怀疑也会如影随形,他在太医院肯定待不下去。”

很快就到了交货那天,太医院人声鼎沸,众人都在等着验收新药材。

钱姓药商的伙计按照计划,突然站出来,声泪俱下地哭诉钱姓药商的恶行,

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证据”——几封似是而非的信件,信中暗示温实初因回扣给的不够,故意为难钱姓药商的商铺。

太医院众人哗然,虽有几个深知温实初为人的太医想要为他辩解,

可看现在的情况中也不敢多说什么,怕被认为是其同伙。

再加上问询了其他几个药商,他们也深恨温实初挡其财路,

故而在被询问时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坐实温实初利用职权索要好处的行为。

太医院内,众人神色慌张,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院判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狠狠一拍桌案,大声下令:“此事关乎太医院声誉,必须彻查到底,一个细节都不许放过!”

底下的太医们纷纷应和,可那眼神里,无一不透露出不安与惶恐。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件事未必是温实初做的,可太医院平日里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谁又能保证不被牵连?

毕竟在药材采购、请托关照等事务里,不少太医都或多或少有过猫腻。一旦彻查,说不定真就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自己也给揪出来。

一时间,众人眼神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此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大伙联合起来,把这口锅扣在温实初身上。

只要他离开太医院,此事便能有个定论,也能让自己逃过一劫。

于是,在后续调查中,一些本就模糊的线索被刻意曲解,旁人的几句含糊证词被无限放大。

那些平日里和温实初交情一般的太医,也在众人的裹挟下,昧着良心添油加醋。

温实初看着周围人的丑恶嘴脸,满心悲愤,却孤立无援。

院判带着一群太医,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和药材样本里反复核查,眼睛熬得通红,却始终找不到关键破绽。

其实众人心里都清楚,这所谓的“证据”本就是大伙暗中编排、添油加醋弄出来的,自然不会有什么实锤。

每次询问证人,那些人都像是提前串供好了,话里话外都把矛头指向温实初。

即便有几个太医心里不忍,可在这“大势所趋”下,也只能选择沉默。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判定温实初有罪,可这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证据,再加上众人的推波助澜,已然让他在太医院声名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