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看清本质(1 / 2)

太后见宜修似是参透了个中利害,方才放缓语气,捻着佛珠幽幽开口:

\"若不是你行事莽撞,哀家何苦蹚这趟浑水?只要有哀家在,你这皇后之位自当稳如泰山。

只是从前瞧着你最是持重,如今怎这般沉不住气?\"

这话宜修听懂了,太后言外之意就是说她小家子气,眼皮子浅,这也使得她既羞且恼。

珠翠随着行礼动作轻晃,她垂眸盯着青砖缝里未干的水渍,忽而轻笑一声:

\"太后说得是,臣妾确实小家子气了。

可那东珠乃是中宫象征,华妃公然僭越穿戴招摇过市,满宫上下都等着看臣妾笑话。\"

说到这,即使她现已看透其中关窍,也仍觉丢脸,只能攥紧因气愤而有些发抖的衣袖,

\"若连这点尊严都守不住,臣妾往后又如何统领六宫?难道要臣妾学先帝那些个妃嫔,整日躲在佛堂里装聋作哑?\"

太后闻言脸色也变得不好看起来,\"你倒会拿先帝的事堵哀家!\"

\"臣妾不敢。\"宜修猛地叩首,额间重重磕在地上,

\"只是太后您当年能隐忍,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同,可臣妾如今已贵为皇后,又为何要忍?\"

太后听罢只觉得浑身发抖,又硬生生地将扬手的冲动压了下去。

只听她咬牙切齿道:\"哀家当年在后宫做婢女,端茶倒水遭人掌掴,

寒冬腊月跪在碎冰上,受的委屈比你多上十倍百倍!

所以做了太后之后,才拼了命的将你扶上后位,叫你生来便占尽先机!\"

说着,枯瘦的手指几乎戳到宜修额间,

\"可你倒好!为了几颗东珠、几分颜面,就把皇帝的忌讳、家族的兴衰都抛诸脑后!

你不会真以为自己的皇后之位是凭借皇帝的喜爱得来的吧?

整个大清朝,古往今来也只又你一个侧福晋能够扶正,你也以为这是靠着自己能办到的?

哈!乌拉那拉氏怎就出了你这么个不知轻重的蠢货!\"

也不等宜修再想说些什么,太后接着冷笑一声,眼角的皱纹里尽是讥讽:

\"合着满宫就你金贵,偏生容不得半点折辱!那哀家倒要瞧瞧,你这所谓的脸面能护着你坐稳多久后位!\"

听话听音,宜修这才惊觉自己怕是触了逆鳞,连忙攥住太后衣角:

\"姑母息怒!侄女也是一时糊涂口不择言,绝无顶撞之意!\"

\"东珠之事已成定局,再提往事怕也是无用。

如今侄女愿以退为进,主动示好莞嫔,既显皇后恩泽,也能......\"

话音未落便被太后甩脱衣袖,凤钗上的流苏扫过她脸颊,留下红痕:

\"示好?你真当莞嫔是三岁孩童?她长成那般模样,荣宠在身,又岂会被你轻易拿捏?\"

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用这驱狼吞虎之策,真是一刻不能消停。

她抓起案上茶盏重重砸在青砖上,\"到时候华妃没扳倒,反倒养出个更难缠的!\"

宜修僵在原地,望着太后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容,突然读懂了那双浑浊老眼里的嘲讽。

是啊,她怎么就忘了?皇上已开始捧高甄嬛,也就说明她这个皇后已经不中用了,

与其说是制衡华妃,不如说是敲打她这个\"拎不清\"的乌拉那拉氏。

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宜修这才惊觉自己竟如此天真。

她颤抖着重新叩首,额头紧贴冰凉地面:\"侄女糊涂!还请姑母指点......\"

太后盯着她狼狈的模样,终究重重叹了口气。佛珠在指间转了两圈,语气也重新恢复平静:

\"往后就按哀家说的办。等后宫诞下皇子,你抱养一个养在膝下。

此后便深居景仁宫,任那些人闹去——

你不是嫌哀家总是躲在幕后?哼,这宫里真正笑到最后的,哪个不是这幕后之人?\"

她俯身捏住宜修下巴,枯枝般的手指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道,

\"你是名正言顺的大清皇后,只要攥紧嫡母的名分,就算养子不成器,将来新君登基,也得尊你为母后皇太后。

有这层身份兜底,你就少做那些多余的事!乌拉那拉氏也禁不起你这般折腾。\"

太后望着宜修惨白如纸的脸,最后一句到嘴边的话,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只化作无声的叹息——

别折腾了,你在皇帝心中哪里还有什么情分,现在也只是靠着哀家和柔则才能保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