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莫斯科之战(3 / 6)

史悠久的城市终于低下了它那曾经高傲的头颅,成为了齐军进军莫斯科途中的又一重要据点。城墙上的旗帜变换,标志着新的统治者已然到来。舒清泉站在城墙上,远眺西方,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大军继续西进,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舒清泉率领的百万大军在离莫斯科二百公里的波克罗夫的时候,遭遇了五万俄军主力的攻击。这是一次意外的相遇,也是一次实力的较量。波克罗夫的平原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天空。

舒清泉的百万大军与五万俄军主力的遭遇战,迅速演变成了火炮的对决。双方都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加农炮,这些钢铁巨兽在战场上咆哮,发射出毁灭性的炮弹。炮火如同狂风暴雨,无情地洗礼着这片土地,每一声轰鸣都像是死神的召唤,让人心生畏惧。

随着战斗的打响,齐军的炮兵阵地迅速展开,一门门加农炮被推到了预定的位置。炮手们熟练地将炮弹装填进炮膛,瞄准了远处的俄军阵地。随着一声令下,齐军的加农炮发出了震天的轰鸣,炮弹如同流星般划破天际,砸向了俄军的阵营。

俄军同样不甘示弱,他们的炮兵也开始反击。炮弹在空中交错飞行,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场上的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扬,树木被连根拔起,战马嘶鸣,士兵们则在炮火的掩护下,寻找着掩体,或者奋不顾身地向前冲锋。

舒清泉在指挥台上密切关注着战况,她知道在这种大规模的炮战中,谁能够更好地控制炮火节奏,谁就能够占据优势。她不断地通过旗语和传令兵调整炮兵的射击频率和目标,力求最大限度地压制敌人的火力,同时减少自己的损失。

随着战斗的深入,双方的炮兵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技巧。齐军的炮手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多次准确命中了俄军的炮兵阵地,造成了重大伤亡。而俄军的炮兵也在顽强地抵抗,他们的炮弹不时地在齐军阵地周围爆炸,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在这样的炮火对决中,步兵和骑兵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舒清泉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掉对方的炮兵,那么这场战斗很可能会陷入僵持。她决定采取更为大胆的策略,命令一部分精锐部队冒着炮火前进,直接冲击俄军的炮兵阵地。

这支由勇士组成的队伍,在炮火的掩护下,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向了俄军的炮兵阵地。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前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还是成功地摧毁了几门关键的加农炮,极大地削弱了俄军的火力。

随着俄军炮火的减弱,齐军的步兵和骑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在炮火的支援下,发起了总攻。俄军在失去炮火优势的情况下,逐渐陷入了被动,最终在齐军猛烈的攻势下崩溃,四散逃窜。

在波克罗夫之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之时,舒清泉率领的百万大军已经踏上了继续西进的征途。他们的脚步坚定而迅速,每一步都在向着最终的目标——莫斯科城迈进。经过三天的连续行军,大军终于在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抵达了莫斯科城下,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此刻成为了两国命运的交汇点。

莫斯科城,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其城墙高大坚固,城内驻扎着重兵,城外的防御工事更是层层设防。城墙上,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巡视,他的眼中闪烁着忧虑与决心。在他身边,首相缅希科夫紧随其后,他的面容严肃,心中正在盘算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舒清泉站在大军之前,她的目光穿透了莫斯科城的厚重城墙,仿佛能看到城内的守军正在忙碌准备。她知道,莫斯科城的攻防战将是前所未有的艰难,但她没有退缩的意思。她的军队在波克罗夫之战中已经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现在,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舒清泉立即召集了她的将领们,商讨攻城策略。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战术,包括使用特制的攻城器械,以及夜间突袭等计划。同时,她也意识到了心理战的重要性,决定通过散发传单、喊话等方式,瓦解城内守军的士气。

在舒清泉的指挥下,齐军开始了对莫斯科城的包围。炮兵阵地迅速建立起来,一门门加农炮对准了城墙,准备发起第一轮的炮击。步兵和骑兵则分散开来,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

莫斯科城内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首相缅希科夫也在紧张地部署防守。他们动员了所有的资源,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同时在城内组织了民兵,准备与正规军一同作战。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关系到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存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斯科城下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双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