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班师还朝(2 / 3)

洒在古朴的城墙上,映照出一抹金色的光辉。城门缓缓打开,伴随着隆隆的鼓声和悠扬的号角,一支威武的军队缓缓进入人们的视野。为首的是舒清泉,大齐皇帝温景安的后宫舒妃,同时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军。她身着银色铠甲,腰悬长剑,英姿飒爽,宛如一位从古代战场上归来的女神。温景安皇帝站在城门口,身着龙袍,头戴金冠,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期待与骄傲。皇后沈凌汐陪伴在他身边,她的眼神温柔而充满赞赏,显然对舒清泉的归来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舒清泉的马蹄踏入城门的那一刻,温景安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快步上前,伸出手,轻轻扶住了即将下马的舒妃。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清泉,多年征战,你辛苦了。你的勇敢和智慧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今日你归来,是我们所有人的荣幸。”舒清泉抬头望着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她微微一笑,声音坚定而充满情感:“陛下,臣妾在外出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陛下,想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如今归来,总算能和陛下共度时光了。臣妾幸不辱使命,如今大齐的版图已经打到了北欧那遥远的格陵兰岛上,横跨了欧亚大陆。这一切都是陛下的英明领导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换来的。”

温景安皇帝点了点头,他的目光中满是对舒清泉的赞赏:“清泉,你是我们大齐的女英雄,你的事迹将会被后人传颂。今天,我们要为你举行最盛大的庆典,让全天下都知道你的伟大成就。”皇后沈凌汐走上前来,轻轻握住舒清泉的手,她的眼中满是温柔和赞赏:“清泉,你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更是我们心中的姐妹。你的归来,让我们后宫充满了温暖和力量。”随着皇后的话音落下,城内的钟声齐鸣,烟花绽放,整个北京城陷入了欢庆的海洋。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彩带,高声歌唱,庆祝这位女将军的凯旋。舒清泉的名字和她的事迹,将会像璀璨的星辰一样,永远照耀在大齐帝国的天空中。

在这欢庆的时刻,舒清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付出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她继续前进的动力,激励她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大齐帝国的繁荣与强大贡献更多的力量。

而在这时,一位身穿淡蓝色宫装,容貌清秀的少女缓缓走向舒清泉。她是舒清泉的女儿,十公主温慧琳。自舒妃出征海外以来,温慧琳只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感受过母亲的怀抱,如今她已经十三岁,这是她自从记事起第一次见到母亲。她的步伐略显拘谨,眼中却闪烁着渴望与期待。温慧琳走到舒清泉面前,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充满了坚定:“母妃,我是慧琳,您的女儿。虽然我从未有机会在您身边长大,但我一直听闻着您的英勇事迹,心中充满了对您的敬仰和思念。”舒清泉的眼中涌起了泪花,她伸出双手,轻轻地将温慧琳拥入怀中。她的声音哽咽而温柔:“慧琳,我的宝贝女儿,这些年你受苦了。母妃一直在远方战斗,无法陪伴在你身边,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我们可以一起弥补那些失去的时光。”

温慧琳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全,她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紧紧地抱着舒清泉,仿佛害怕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她轻声说道:“母妃,我好想您,好想好想。我知道您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才离开的,我为您感到骄傲。”舒清泉抚摸着温慧琳的头发,她的心中充满了爱意和愧疚。她知道,作为一个母亲,她错过了太多女儿成长的瞬间。但现在,她有了机会去弥补,去陪伴,去爱。她对温慧琳说:“慧琳,从今往后,母妃会尽我所能,给你所有的爱和关怀。我们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周围的宫人和百姓都被这温馨的一幕所打动,他们的掌声和祝福声此起彼伏。在这一刻,舒清泉不再只是一个战场上的英雄,她更是一个渴望家庭温暖的母亲。而温慧琳,也不再是那个缺少母爱的孤独公主,她终于等到了母亲归来的这一天。母女二人的相拥,成为了这个庆典中最动人的画面,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一,春意盎然,紫禁城内的御花园中百花争艳。大齐皇帝温景安坐在龙椅上,他的眼神透露出一丝深思。他转向身旁的皇后沈凌汐,语气沉稳地说道:“凌汐,如今我大齐国泰民安,疆域辽阔,朕欲改国号以昭示天下,你认为国号应当如何取?”沈凌汐沉吟片刻,她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轻启朱唇,缓缓道来:“陛下,国号乃国之根本,须得慎重。古往今来,国号多为双字,既有气势,又含深意。既然陛下欲改国号,那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