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挨打(3 / 12)

衅。公元2040年9月2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庄严大厅内,一场关于正义与秩序的较量悄然上演。审判长、审判员及书记员董沐瑶等司法工作者悉数到场,他们肩负着重任,要对这位屡次挑战法律红线的罪犯作出公正的裁决。

董沐瑶的眼眸中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哀伤,她注视着被告人温景安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温景安的两次越狱企图,就像两块巨石压在他的命运之上,注定了他的未来将蒙受更为严峻的制裁。二十五年的刑期,对许多人而言已是漫长得难以想象,但在绝望驱使下,温景安竟选择了这条险象环生的道路。她困惑于他的抉择,明明前方有光明的出口,为何偏要闯入黑暗的深渊?尽管对温景安怀有复杂的情愫,但她深知,身为书记员,坚守法律的界限才是她的首要职责。温景安的罪责与证据,早已如同铁板一块,无可争辩。

法庭内的氛围紧张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屏息以待,期盼着即将到来的结果。在这一刻,董沐瑶挺直脊梁,用一股坚定而不失温柔的气魄宣布:“全体起立。”这四个字如同一声号角,拉开了正义宣判的序幕。

紧接着,审判长的嗓音穿过寂静的空气,每一个词都掷地有声:“被告人温景安,先前因犯罪行为已被判处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然而,你无视法律的约束,两次密谋越狱,公然挑战法律底线和社会秩序。经详尽调查与核实,证据确凿无疑。现在,法庭将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给出最终裁决。”

“被告人温景安,”审判长继续说道,“你犯下的脱逃罪,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依法应予严惩。综合考量你的全部罪行,法庭决定如下:判处你有期徒刑五年,与原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合并执行。鉴于你的多次违规行为,决定取消假释和减刑资格,执行无期徒刑,终身监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随着审判长的落槌,法庭上回荡着余音袅袅,宣告着正义的胜利与法律的不容亵渎。董沐瑶默默坐回座位,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今日的判决不仅是对温景安个人的裁决,更是在向全社会发出强有力的信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试图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而她,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员,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职责,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正义得以伸张。

随着法庭内的尘埃落定,审判长的命令如同一道冷冽的风划破了沉寂:“将被告人温景安带出法庭。”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另一段人生的门扉——这段人生,将在铁窗之下缓缓展开,直至时光的尽头。

温景安,身着象征束缚的囚服,双手被冰冷的手铐紧紧锁住,在两位法警的严密监控下,缓缓步出了庄严的法庭。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厚重的法庭大门之后,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反思与警示。

重新踏入那熟悉的灰色世界,温景安的命运仿佛回到了起点,却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一次,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希望的曙光在远方等候。余生将在四面高墙之内度过,每一日都将是前一日的重复,直到自然法则终结这一切。

在法庭的庄严氛围中,慕瑾禾目不转睛地盯着被告席上的温景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清楚地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并非如判决书上描述的那样罪大恶极,而是遭受了莫大的冤屈。原本的二十五年徒刑已经足够残酷,而两次越狱的努力不仅未能给他带来自由,反而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了无期徒刑的宣判,彻底断绝了未来的一切可能性。

面对如此严苛的判决,慕瑾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但也正是这份无力激发了她内心的坚毅。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机会亲自探监,哪怕只能为温景安提供片刻的精神慰藉。她的想法迅速得到了另外七位同样深爱着温景安的女子的支持,她们纷纷表示愿意一同参与,轮流前去看望他,不让温景安在漫长岁月中感到孤单。

温景安踏入监舍的门槛,周遭环境熟悉又陌生,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沉默的气息。这一次,他带着沉重的认知回归,知晓此生的轨迹已被铁窗所限。手铐的解脱并没有带来自由之感,反倒是肩头的重担更加明显。视线扫过监舍内的空间,十几名囚犯的身影映入眼帘,他们的服装统一而独特——带有鲜明斑马纹的囚服,如同一道道行走的警戒线,划清了内外世界界限。

温景安找了个角落的下铺坐下,床板略显硬朗,却承载着即将展开的新篇章。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己身上的囚服,那蓝白交错的条纹仿佛诉说着什么未完的故事。他伸出手,轻轻地抚过布料表面,感受着囚服独有的质地,以及条纹下的含义。斑马纹,对于外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