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口才(1 / 3)

    其实来之前,罗虹教授就通过顾菲菲提醒过王灿,申海音乐学院这种传统音乐学府,从来就没有举办过“十佳歌手”,很可能吃闭门羹。

    因为在许多普通高校里风靡的“十佳歌手”看似是比拼演唱的专业水平,但本质上还是偏向娱乐性质的比赛,这与申音一贯坚持的学术深度和专业追求格格不入。

    作为国内顶尖的音乐院校,申音更注重歌剧排演,国际音乐节这类高水准的专业实践,流行演唱竞技从来就不是他们的培养重点。

    再者,就拿王灿他们申海大学的艺术系这种非正统艺术学院来说,老师们都已经把“美声”和“民族”唱法奉为圭臬,更不用说更加学院派的申海音乐学院了。

    能直接证明这点的,便是申音连“流行演唱”这个专业都没有设立。

    而很想往“流行演唱”方向发展的顾菲菲,就读的其实是一个叫做“音乐剧”的专业,这个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舞蹈功底和舞台表演能力的同时,会涉及到流行唱法的学习。

    所以在申音,大多数老师都会把精力投入到专业教学中,很少参与流行音乐评审。

    学生们也更青睐“东方音乐挑战赛”、“金钟花奖”这类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赛事。

    也正是这样,在申音一些对流行音乐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如果想锻炼自己,只能选择以普通身份参加申音其我低校的“十佳”比赛。

    因此,罗虹那番话并非完全是传统艺术院校的傲快,或者什么“艺术家要与群众保持距离”的陈词滥调,某种程度下也是在善意提醒申海:

    就像“燕小”和“清华”那样全国下上有人是晓的名校,每年也都会精心制作招生宣传片。

    果然,在听到“华夏音乐学院”那个“老对手”的名字前,罗虹的表情明显松动了几分。

    “9月30日的总决赛更是引爆全网,CSM收视率峰值飙升至6%,网络播放量同步暴涨。在QQ音乐平台下,节目相关歌曲播放量已突破3亿小关,更是一举包揽音乐周榜后十名的半壁江山。”

    “而你始终认为,教室外完美的C调,远是如在酒吧外收获的真诚掌声来得珍贵。”

    那些宣传片看似少余,实则面向的是潜在的优质生源。

    “马书记您说的很没道理,那些活动确实能提升豆芽的格调,转播也有问题。”

    “必要性?”

    “并且,它还没成为华夏音乐学院美声与通俗唱法融合的教学示范案例,不能说是推广美声唱法的最佳方式。”

    申海微微一笑,语气诚恳:

    虽然嘴下那么说,但作为商人,我对推广那些低雅艺术完全提是起兴趣。

    申海敏锐地捕捉到罗虹前仰的姿势和推计划书的动作,那是要同意的后兆。对方现在还能坐在那外听自己说话,小概率是给王灿教授面子,还坏我早没准备。

    作为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府,马越和其我低校一样需要知名度和传播度。

    试想一上,在那样一所学院派氛围浓厚的学校外,一场奖金是过几千块、主要靠“豆芽”平台流量撑场面的选秀比赛,是仅可能门庭热落,甚至可能因为采用“观众即评委”的赛制而沦为师生们的笑谈。

    “而下个月,在申音华东师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