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学堂初立传技艺酒坊新成续欢歌(2 / 3)

烟。

张奶奶带着几个妇人做了一大锅菜粥,蒸了两笼窝头,大家围着石桌吃饭,像一家人一样热闹。

徐农官喝着糙米粥,吃着咸菜,笑道:“这比御膳房的山珍海味还香。”

“徐老不嫌弃就好。”

张奶奶给他添了一勺粥,“往后您就住学堂旁边的小屋,被褥都给您晒好了。”

敖风看着这和睦的景象,心中暖暖的。

他想起刚到瑞国时的抵触,想起第一次修堤坝时的忐忑,再看看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的“国”

,从来不是冰冷的城墙,而是这些热气腾腾的烟火,是这些为了日子奔波的百姓。

消息传到瑞国都城,苏婉正在后宫的书房里整理农技书籍。

翠儿拿着敖风的信跑进来,笑着说:“娘娘,云罗的学堂开课了!

徐农官说,乡亲们学东西可快了,李大叔还明了个新的除草工具呢!”

苏婉接过信,看着上面敖风娟秀的字迹,笑道:“这孩子越来越像个做事的样子了。

兰妃妹妹呢?让她看看,她惦记的焰灵花酒快酿好了。”

兰妃正在教宫女们绣焰灵花图案,闻言放下针线:“太好了!

等酒坊出了新酒,咱们办个品酒会,请些大臣和家眷来,也让他们尝尝云罗的味道。”

柳妃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说曹操曹操到。

云罗的信使刚送来帖子,说赵老根师傅酿的第一批酒已经装坛,问咱们要不要先尝尝鲜。”

“当然要!”

苏婉笑道,“让信使带话回去,就说我们等着喝庆功酒,等明年双季稻丰收了,咱们一醉方休。”

御书房里,林羽正和林风看边境通商的账本。

见苏婉进来,林羽笑着扬了扬账本:“你看,这月瑞国和云罗的贸易额比上月涨了三成,光是流云锦就卖了五十匹。”

“这都是陛下治理有方。”

苏婉将云罗的信递给他,“学堂开课了,徐农官说云罗的百姓积极性很高,还改良了农具呢。”

林羽看完信,眼中笑意更浓:“民心齐,泰山移。

看来用不了多久,云罗就能彻底安稳了。”

他对林风道,“让户部再拨些银子,给云罗的学堂添些笔墨纸砚,再送些医书过去,让太医院派个太医,给乡亲们讲讲防疫的法子。”

林风拱手道:“臣这就去办。”

几日后,瑞国的医官带着药箱和医书抵达云罗。

学堂里又多了一门课,教大家如何防治瘟疫,如何处理伤口。

赵老根的酒坊也出了第一批焰灵花酒,开坛那天,市集上的百姓都来尝鲜,瑞国的商贩和云罗的乡亲举杯共饮,笑声震得酒坛嗡嗡响。

“这酒好!

烈中带甜,像咱们云罗的性子!”

李大叔喝得满脸通红,拍着钱老板的肩膀,“钱老板,你可得抓紧,王织娘那样的好姑娘,错过了可就没了!”

钱老板也喝高了,大声道:“我打算开春就提亲!

到时候请大家喝喜酒,用这焰灵花酒!”

敖风站在人群外,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徐农官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碗酒:“尝尝?这酒里有你的功劳。”

敖风接过酒碗,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酒液滑过喉咙,带着焰灵花特有的香气。

他望着远处的堤坝和稻田,轻声道:“这才是云罗该有的样子。”

徐农官点点头:“是啊,百姓安康,四海升平,这才是最好的景象。”

夜深了,市集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酒坊的灯还亮着。

赵老根正在给酒坛封口,石勇和阿禾帮忙递东西。

阿豆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嘴角还沾着酒渍。

“石勇啊,”

赵老根叹了口气,“我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样的日子。

瑞国和云罗的人一起赶集,一起喝酒,就像一家人……”

石勇望着窗外的月亮,轻声道:“会越来越好的。

等阿豆长大了,他会知道,和平比什么都珍贵。”

瑞国都城的后宫里,苏婉、兰妃和柳妃正商量着品酒会的细节。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桌上的云锦和瑞绣,两种不同的花纹交织在一起,竟异常和谐。

“明年春天,我们去云罗看看吧。”

苏婉望着月亮,轻声道,“看看学堂的孩子们,看看新种的双季稻,看看钱老板和王织娘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