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医者联袂救危厄药香融贯两邦春(2 / 3)

的,既能清热又能养胃,给病人和医者们都送去些。”

苏婉拿起一本药材图谱,上面是李修远和陈松合编的《双邦药录》,里面标注了哪些瑞国药材能和云罗药材配伍,比如“瑞国当归配云罗黄芪,补气养血更胜单味”

“焰灵根合瑞国贝母,止咳化痰功倍”

她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不仅治身体的病,更能消心里的隔阂。”

正说着,李德全匆匆进来:“娘娘,太医院派人来报,说陈松老医者和李院判合创了一个‘防疫方’,用瑞国的金银花和云罗的青翘草为主药,效果极好,想请陛下赐名。”

“这是大好事!”

苏婉立刻让人去请林羽,“陛下肯定会高兴的。”

御书房里,林羽正看着林风送来的时疫简报,见苏婉进来,连忙起身:“时疫怎么样了?药材还够吗?”

“有陈松老医者带来的药材,还有两国医者合力,已经稳住了。”

苏婉将《双邦药录》递给林羽,“他们还创了新的防疫方,想请陛下赐名呢。”

林羽翻看药录,眼中泛起笑意:“‘金银青翘饮’如何?既有两国药材的名,又透着清爽之意,正好合防疫的效用。”

他对林风说,“让太医院立刻刻印此方,贴遍都城和云罗的大街小巷,再派十个御医去云罗,协助陈松老医者防治可能出现的时疫。”

林风拱手道:“臣这就去办。

对了,云罗的药农听说瑞国缺青翘草,已经组织了上百人去山里采摘,说要‘送药过河,共抗时疫’。”

“民心可用啊。”

林羽感慨道,“让户部给这些药农些补贴,再送些瑞国的农具,不能让他们白受累。”

太医院的药房里,李修远和陈松正带着学徒们配药。

瑞国的学徒们学着用云罗的铜臼捣药,云罗的药童们试着用瑞国的天平称药,彼此说笑间,手法越来越熟练。

“小柱子,这焰灵根得捣成粉才行,像筛面粉那样细。”

李修远指导着一个云罗药童,手里还拿着瑞国的药碾子做示范。

陈松则教瑞国的学徒辨认青翘草:“看这叶片边缘,锯齿要密,颜色要深绿,这样的药效才足。

你们瑞国的金银花也一样,花苞要饱满,不能开得太透。”

一个叫婉儿的瑞国学徒笑着说:“陈爷爷,您教我们认药,我们教您用蒸馏器,这样煮药又快又干净。”

陈松乐呵呵地应道:“好啊!

我正想学这法子呢,云罗的陶瓮煮药虽好,就是太慢。”

病房外的空地上,李大叔和几个云罗乡亲正帮忙搭建临时药房。

他们运来云罗的木板做药柜,瑞国的铁匠帮忙打制药杵,张奶奶带着妇人们清洗药材,连阿豆都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筛子筛药粉,筛得满脸都是药末,却笑得格外开心。

“李大叔,这药柜的隔板得按瑞国药罐的尺寸做,宽三寸,深五寸才合适。”

一个瑞国木匠喊道,手里拿着尺子比划。

李大叔点头:“没问题!

再在柜门上刻个小药方,既好看又实用,就刻‘金银青翘饮’,让大家都记住这救命的方子。”

傍晚时分,第一批“金银青翘饮”

熬好了,药香混着淡淡的草木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医者们提着药桶,挨家挨户送药,喝到药的百姓们纷纷道谢,无论是说瑞国话的还是讲云罗方言的,脸上都带着感激。

“这药真好喝,不像别的药那么苦。”

一个喝药的孩童咂咂嘴,引得众人笑。

送药的医者笑着说:“里面加了云罗的焰灵花蜜呢,又治病又甜口。”

陈松站在药房门口,望着这一幕,对李修远叹道:“李老弟,你说这药啊,真是个好东西。

它不管你是瑞国人还是云罗人,只要对症,就一定起效。”

李修远点头:“人也一样。

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难也能过去。

等时疫好了,我跟你去云罗看看,你们的药田是怎么种的,咱们合着搞个‘双邦药圃’,把好药材都种在一起。”

“好主意!”

陈松拍着他的肩膀,“我再教你云罗的‘草药嫁接术’,让瑞国的金银花和云罗的青翘草长在一棵树上,到时候采一次药,两种都有了!”

瑞国的皇宫里,林羽和苏婉站在窗前,望着太医院方向飘来的药香。

苏婉轻声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