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百草堂之刀豆(2 / 12)

王宁在李家的灶台边忙活起来。他先把刀豆荚掰成小段,放进陶锅里,又拍碎生姜,抓了一小撮丁香放进去,添了井水,嘱咐妇人:“大火烧开,再小火煮半个时辰,一定要煮透,不能图快。”他特意加重了“煮透”两个字,眼神严肃,“这刀豆生着的时候有点怪脾气,煮透了才温顺。”

妇人连连点头,守在灶台边添柴。王宁又给李老汉施了几针,扎在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说能暂时缓解呃逆。果然,半炷香后,老汉打嗝的频率慢了些,呼吸也平稳了。

离开李家时,日头已过晌午。路过济世堂,王宁瞥见孙玉国正站在门口,穿着件簇新的绸缎马褂,手指上的玉扳指在阳光下闪着油光。他身后的刘二狗缩着脖子,贼眉鼠眼地往这边瞟,看见王宁,慌忙低下头。

“哟,这不是王大大夫吗?又去给哪家瞧病了?”孙玉国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声音里带着股子酸味儿,“我这济世堂刚进了批上好的人参,王大夫要不要进来瞧瞧?别总盯着那些野地里的杂草当宝贝。”

王宁淡淡一笑:“药材无分贵贱,能治病的就是好药。孙老板还是多花点心思在药方上,少琢磨些旁门左道吧。”

孙玉国脸色一沉:“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王宁没再理他,带着王雪往百草堂走。背后传来孙玉国低声呵斥刘二狗的声音,隐约能听到“去看看李家怎么回事”之类的话。

王雪哼了一声:“哥,孙老板肯定没安好心。”

王宁摸了摸她的头,目光落在路边野生的刀豆藤上,藤蔓正缠着篱笆向上爬,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诉说着什么。“放心,真药不怕火炼。”他说,“只是这刀豆的性子,还得让更多人知道才好。”

三天后,李家妇人欢天喜地地来到百草堂,提着一篮刚蒸好的糯米糕。“王大夫,太谢谢您了!俺爹的嗝全好了,能吃下一碗粥了!”她激动地说,“那刀豆汤真是神了,喝第一碗就觉得心口暖烘烘的,三碗下去,就不怎么吐了!”

王宁笑着接过糯米糕:“是刀豆对症,也是你照顾得好,按我说的煮透了。”

正说着,门外一阵喧哗,只见刘二狗领着几个人气势汹汹地闯进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捂着肚子,脸色难看。正是镇上的张屠户。

“王宁!你个庸医!”刘二狗指着王宁的鼻子骂道,“张屠户吃了你家的刀豆,上吐下泻,你还敢在这儿卖假药!”

王宁皱眉:“张屠户何时在我这儿买过刀豆?我从未给他看过病。”

张屠户疼得龇牙咧嘴:“不是你卖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昨天在济世堂买的药,孙老板说是跟你学的方子,用刀豆治呃逆,结果吃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肚子疼得像被刀割,还吐了一地!”

刘二狗在一旁煽风点火:“大家快来看啊!百草堂用毒豆害人!孙老板早就说过,那野豆子不能当药,王宁为了赚钱,连人命都不顾了!”

周围很快围拢了不少村民,议论纷纷。有人想起李老汉被治好的事,有人则被刘二狗说得心里发慌。王雪急得脸通红:“你胡说!我哥说了,刀豆必须煮透!你们肯定没煮够时辰!”

“放屁!”刘二狗梗着脖子,“我们怎么可能没煮透?分明是你家的刀豆有毒!”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响起:“都吵什么?”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拄着拐杖走来,身穿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腰间系着个麻布药袋,正是镇上最年长的张阳药师。他年轻时曾在太医院当差,退休后回到百草镇,平日里深居简出,却极有威望。

“张药师!”王宁连忙上前,“您来得正好,这事得请您评评理。”

张阳药师看了看疼得直哼哼的张屠户,又看了看一脸得意的刘二狗,最后目光落在王宁身上:“王小子,你用刀豆治病,可有依据?”

“回张药师,”王宁躬身道,“刀豆温中下气,治胃寒呃逆,古医书多有记载,晚辈也是按古法炮制,嘱咐患者务必久煮。”

张阳药师点点头,又转向刘二狗:“济世堂用的刀豆,是怎么煮的?”

刘二狗眼神闪烁:“就……就煮了一炷香,孙老板说……说煮久了药效就没了。”

“糊涂!”张阳药师拐杖往地上一顿,“刀豆生品含皂苷,此物刺激肠胃,必须久煮才能破坏!一炷香?那和生吃有何区别?”他看向众人,声音洪亮,“刀豆本身无毒,性温,不仅能止呃逆,对肾虚腰痛也有奇效!前年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