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百草堂之莲子(4 / 5)

行摸爬滚打四十年,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存放不当导致的霉变。孙老板,你竟敢用这种东西入药!”

孙玉国的双腿开始发软,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去。他身后,刘二狗和几个手下想要偷偷溜走,却被林婉儿和王雪带人拦住。林婉儿的白衣在火光中猎猎作响,手中的采药刀寒光闪烁:“想跑?先把话说清楚!”

就在这时,钱多多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扑通”一声跪在王宁面前。他绸缎马褂上沾满泥污,原本梳得油亮的头发此刻乱糟糟地耷拉在额前,“王掌柜,我全说!孙玉国让我垄断莲子,又逼着郑钦文栽赃陷害你们。郑钦文知道太多秘密,今晚肯定是他...他下的毒手!”

孙玉国猛地扑过去,想要捂住钱多多的嘴,却被眼疾手快的王宁一把抓住手腕。“孙老板,还要狡辩吗?”王宁的声音冰冷如铁,他转头望向围观的镇民,“乡亲们,孙玉国为了独霸药行,不仅囤积居奇,还草菅人命。但药材有灵,善恶有报,他做的这些恶事,终究瞒不过天理!”

“把他送官!”“不能轻饶了他!”愤怒的呼喊声响彻夜空。几个年轻力壮的镇民冲上前,将孙玉国和刘二狗等人死死按住。看着被押走的众人,王宁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这时,天边泛起鱼肚白。经过一夜折腾,镇民们虽然疲惫不堪,眼中却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王宁望着被烧毁的百草堂,心中五味杂陈。就在他思索着如何重建药铺时,张娜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当家的,你看!”张娜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身后的镇民们推着装满药材的独轮车,车上整齐码放着一袋袋新鲜的莲子,“这些都是乡亲们自发凑来的,他们说,不能让救命的百草堂倒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走上前来,粗糙的手中捧着一把莲子:“王大夫,这是我自家荷塘产的,颗颗饱满。当年要不是你救了我家小孙子的命,我们一家可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该我们帮你了!”

王宁的眼眶微微湿润,他接过莲子,声音有些哽咽:“谢谢,谢谢大家!有你们在,百草堂就倒不了!”他转头看向同样红了眼眶的妹妹和妻子,“我们这就开始重建!”

重建工作热火朝天地展开。镇民们自发前来帮忙,有人搬运木材,有人清理废墟,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传递工具。张阳药师带着几个年轻学徒,仔细整理抢救出来的药材。林婉儿依旧背着她的采药包,每日天不亮就出门,去周边山林寻找野生药材。

半个月后,焕然一新的百草堂重新开张。门前的铜铃再次清脆作响,药香随着晨风飘散在大街小巷。王宁站在柜台后,看着络绎不绝的病人,心中充满感慨。他知道,这场风波不仅让孙玉国的阴谋败露,更让百草堂和镇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天傍晚,忙完了一天的王宁走到镇外的荷塘边。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荷叶间,新采的莲子饱满圆润,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弯腰摘下一颗,轻轻剥开,露出洁白的莲子肉——这小小的果实,不仅承载着治病救人的使命,更见证了人心的善恶与真情的力量。

“哥,该回去了。”王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宁点点头,将莲子小心收好。转身的瞬间,他看见远处的百草堂灯火通明,那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百草镇的夜空。而在这光芒之中,中医药的传承与仁心,正如同这生生不息的莲子,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绽放。

深秋的晨雾笼罩着百草镇,百草堂屋檐下的铜铃被风拂动,发出清越绵长的声响。王宁手持铜秤称量莲子,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肩头,藏青色长衫上的药渍已洗得发白,却愈发显出医者的质朴。经过三个月的重建,药铺不仅恢复了往日生机,后院还新辟出晾晒药材的竹架,空气中浮动着莲子与陈皮混合的清香。

“王掌柜,孙玉国的案子结了!”捕快的喊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镇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只见捕快展开公文,上面赫然写着孙玉国“囤积居奇、戕害性命”等罪状,判罚流放千里。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王宁却只是默默将秤杆归位——比起惩戒敌手,他更在意药铺门口排起的长队。

“王大夫,我家娃总喊肚子疼。”一位农妇抱着孩子挤到柜台前。王宁蹲下身子,温声哄着啼哭的孩童,指尖轻搭在他腕间。片刻后,他从药匣中取出几颗莲子,又配了些茯苓、芡实:“这是莲子芡实粥的方子,用砂锅慢熬,孩子喝了健脾止泻。”说话间,他注意到农妇补丁摞补丁的衣襟,悄悄将包好的药材塞回她手中:“钱不着急,等收成好了再说。”

这一幕被街角的钱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