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公是脱水虚厥,不是中毒。这钩栗淀粉能涩肠止泻,还能补点津液,要是我用了没用,我任凭大家处置。但现在,请大家相信我一次!”
说着,他拿起另一碗刚调好的淀粉浆,当着所有人的面,仰头喝了下去——这碗的量,是平日的两倍。“我先喝,要是半个时辰内我有任何不适,大家再找孙掌柜不迟。”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王宁身上。孙玉国脸色难看,却不敢再说什么。张娜一边给陈阿公喂淀粉浆,一边紧张地看着王宁,手心都攥出了汗。
一刻钟后,陈阿公的眼皮动了动,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水……还有刚才那甜甜的东西,再给我喝点……”
又过了半个时辰,王宁站在众人面前,面色红润,连一丝不适都没有。他笑着说:“大家都看到了,钩栗没毒。陈阿公刚喝了半碗,就醒过来要水喝,这就是药效。”
就在这时,钱多多骑着马赶来,手里举着一张纸:“王掌柜,我带了县城药监局的文书!上面写着钩栗在滇黔一带入药数十年,专治痢疾,从无中毒案例,还有各地药商的印章为证!”
村民们围过去看,见文书上红印清晰,字迹工整,终于彻底放下心来。有人转头瞪着孙玉国,有人直接骂刘二狗和郑钦文。孙玉国见状,慌忙带着手下想溜,却被赶来的乡绅周老爷拦住。
“孙玉国,你恶意散布谣言,阻挠抗疫,险些害了村民性命!”周老爷气得胡子发抖,“我已经让人查了,你去年卖假药的事也还没算清!现在罚你关闭济世堂三个月,赔偿村民所有损失,再当众给王掌柜和全村人道歉!”
孙玉国脸色惨白,只能低着头,在众人的指责声中,支支吾吾地给王宁道了歉,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风波过后,百草堂的钩栗淀粉成了村民们的救命药。王宁带着张阳和王雪,一边炮制淀粉,一边教大家认钩栗树:“这树叶子边缘有锯齿,果子像小刺猬,长在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下的湿润山地,以后大家要是再遇到腹泻,找不到药就去山里摘,但记住,大便干结的人可不能多吃。”
村民们学得认真,有的还特意画了钩栗的样子记在纸上。李阿婆带着小宝来道谢,手里拿着新做的布偶:“王掌柜,这是给雪儿的,多谢你们救了小宝,也救了全村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的痢疾很快就控制住了。王宁他们还把钩栗壳烧成炭,研成末存起来,林婉儿说这能治烫伤,以后村民们有个小伤,也能应急。
夕阳西下时,百草堂的灯火又亮了起来。王宁在整理父亲的药书,张阳在炮制新采的钩栗壳,张娜在缝补药袋,王雪和林婉儿则在给孩子们讲钩栗的故事。药铺里飘着淡淡的药香,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温暖得像初秋的阳光。
王宁抬头看着眼前的景象,指尖抚过药书上父亲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父亲说的“靠山吃山,山里藏着救命药”是真的,而医者的初心,就是守住这份“药”,守住村里人的健康。以后,他会和家人、伙伴们一起,守着百草堂,守着这片山,让钩栗的故事,让中医药的温暖,在清溪村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