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实乃天助我等复国之望。
我林家世代为复兴赵国而不懈努力。”
冉闵微微皱起眉头,回应道:“哦?那你林家能助我何事?”
林渊表情郑重地说:“我林家有从秦王宫盗取的《仁义经》。
当年先祖是赵国剑神盖聂,他为了复兴赵国,秘密潜入秦王宫,历经千辛万苦才偷得此书。
若将军得此经书,可得人道气运支持。
天下百姓归心,将军当横扫天下,威震华夏。”
冉闵嘴角上扬,出一声冷笑,说道:“仁义?如今这乱世,仁义能当饭吃?能挡得住胡人的铁骑?”
林渊脸上满是急切,赶忙说道:“将军,此书神奇,若能遵循仁义治国之理念,必能得天下人心,成就一番大业。”
冉闵大手用力一挥,大声讲道:“我冉闵只信手中刀枪,仁义于我,不过是虚妄之谈。”
林渊苦苦相劝:“将军,若不施仁义,只凭武力,恐难得长久之根基啊。”
冉闵目光坚定如炬,说道:“我自会有我的治国之道,无需你林家多言。”
林渊再次恭敬行礼,神色庄重而肃穆,说道:“冉将军,如今这世道,风云变幻,英雄辈出。
观当下中华大地,诸国纷争不断,局势复杂万分。
前秦苻,国力渐盛,兵强马壮,对中原虎视眈眈。
东晋偏安江南,虽有王谢等大族支撑,然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力北伐。
周边羌族姚氏、氐族苻氏等皆拥兵自重,伺机而动。
将军身处后赵,此地胡族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您欲以铁血手段扫平内乱,重振汉人之威,此等壮志,令人钦佩。
但仅靠武力,恐难长治久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今逢乱世,仁义方能收拢人心。
您若行仁政,必能汇聚各方力量,成就大业。
想我华夏,向来以仁义为本,以道德为基。
即便在这乱世,仁义之价值也不可磨灭。
若一味凭借武力征伐,虽能获一时胜,却难赢百姓心,难筑稳固根基。
且看历史长河,多少王朝因暴而兴,又因暴而亡。
唯有行仁政,方能长治久安,使百姓安居乐业。
将军啊,汉人胡人之争,由来已久。
胡人之侵,带来无尽战乱与灾难,汉人备受欺凌。
但杀戮非解决之根本,以杀止杀,只会陷入仇恨循环。
唯有以仁义感化,以包容接纳,方能化解民族矛盾,实现和平共处。”
冉闵目光深邃,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林渊,你所言虽有理,可你未亲见胡虏之残暴!
如今这世道,胡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朝不保夕。
我若对胡虏行仁义,他们岂会怜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唯有以暴制暴,以雷霆之势将其歼灭,方能让汉人崛起。
我亲眼目睹胡族的恶行,他们视汉人性命如草芥。
仁义?在这群残暴之徒面前,只是软弱!
唯有武力征服,铁血镇压,才能让他们知晓汉人威严不可犯,才能护百姓周全。
汉人胡人之争,是生存与尊严之战。
胡虏入侵,夺我土地,屠我同胞。
此等关头,仁义何用?唯有以战止战,用鲜血扞卫家园与尊严。
杀戮非我愿,但为汉人争得生机,不得不为!”
林渊语加快,急切说道:“将军,话不能如此说!
虽局势紧迫,但仁义绝非缓兵之计。
若以仁义抚民,百姓必感恩戴德,全力支持。
届时兵员充足,粮草丰沛,大业何愁不成?且看历史兴衰,多少豪杰因过度尚武而亡。
武力只能赢一时,仁义才能得长久。
如今这乱世,百姓渴望的是安宁和平,非无尽战乱。
若行仁义之政,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必繁荣昌盛。
对于胡族,不必赶尽杀绝,可通过仁义教化,使其融入华夏,共铸和平繁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仁爱之心待民,方能固国本。
武力制敌一时,难安人心长久。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仁义之政需渐推。
对降兵仁德怀柔,可化敌为友;抚百姓轻徭薄赋,可促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