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冉闵颁布杀胡令(4 / 8)

如此,国力渐强,方能御外患,统天下,致太平。”

冉闵手托下巴,沉思片刻,说道:“你之所言,不无道理。

但当下局势复杂,我需权衡。

汉人尊严不可侵,胡虏残暴当制止。

只是这仁义与武力,实难平衡。”

林渊目光中透着坚定,说道:“将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望您以天下苍生为重,行仁义之道,让汉人安居乐业,重振中华雄风,终结战乱纷争。

如今北方大地,仅有将军以汉人之身掌握一国之政权,还望将军以华夏的前途命运为己任。”

冉闵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此事我还需再思。”

林渊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自知与冉闵难达共识。

他实难将家族世代传承的《仁义经》托付给冉闵。

虽然冉闵是汉人,但是却难成大事,相比之下,苻坚虽为胡人,但是更具有统一天下的胸怀和志向,这次谈话更加坚定了林渊辅佐苻坚的决心。

但是看在冉闵一心以驱逐侵入中原的胡人为己任,又代表着正统的汉人政权,临行前留下《临风拂柳剑》秘籍,转身满含热泪地离去。

林渊顿感复兴赵国已无望,随决定去找苻坚。

他想辅佐一位明君,统一全国,让百姓安居乐业。

哪怕这个皇帝不是汉人,哪怕这个国家不是赵国。

只要这个国家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定祥和的生活,那也是麦积山林家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此时,冉闵的大脑已经被复仇的念头充满。

他意识到胡人对自己的威胁极大,为巩固自身势力、保障汉人的安全,于公元350年正月布《杀胡令》。

以下为《杀胡令》的原文: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

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

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

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

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

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

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

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

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

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

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

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

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

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

中原危矣!

大汉危矣!

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

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

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

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

《杀胡令》颁布后,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血腥与混乱,其惨烈场景令人胆寒。

在邺城,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此刻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

据不完全统计,城内参与屠杀胡人的汉人百姓多达数十万之众。

仅仅一天之内,被砍下的胡人头颅就过了五万颗,这些级堆积在一起,如同一座座小山,鲜血从堆积的头颅缝隙中渗出,汇聚成一条条暗红色的溪流,在街道上肆意流淌。

原本热闹的集市,如今被血腥所笼罩,胡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一眼望去,竟有数千具之多。

那些曾经趾高气昂的胡人女子,此刻也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