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麦积山林家再遭屠杀(2 / 6)

定有蹊跷。

五年前洛阳城破时,我曾救下拓跋珪帐下的谋士张衮,或许可以通过他了解情况。”

她的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像以前一样,用智慧化解危机。

慕容垂点头赞同:“林姑娘所言极是。

轩儿,你即刻挑选精锐,前往边境巡视,加强守备;我派人去拓跋珪军中,试探他的口风。

林姑娘,都城的事务就拜托你了。”

边境线上,寒风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打得人脸上生疼。

慕容轩率领的燕军斥候小心翼翼地靠近北魏营帐,月光下,铁甲的反光如点点寒星。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队北魏巡逻骑兵出现,寒光闪闪的长枪瞬间对准了燕军。

气氛瞬间凝固,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住手!”

千钧一之际,一声断喝划破夜空。

提着银枪策马而来的张衮,玄色披风在风中翻卷如墨云。

他的面容比五年前成熟了许多,但眼神中依然透着书生的儒雅与坚毅。

腰间悬挂的白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正是当年林婉清赠他疗伤的信物。

那场生死救援的经历,此刻在两人心中同时浮现。

“慕容将军,此乃误会!”

张衮翻身下马,不顾燕军戒备的眼神,径直走向慕容轩,“三日前,有人向主上进献密函,内附您与高句丽使臣的‘密约’。

主上虽年幼,却也心存疑虑,命我暗中查探。”

说着,他展开袖中泛黄的信笺,上面伪造的慕容轩印鉴虽惟妙惟肖,却在月光下泛着可疑的墨渍。

“正是天机阁的手笔。”

张衮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数月前,我在平城郊外截获一封密信,字迹与这封信如出一辙。

天机阁与姚苌暗中往来,他们妄图挑起各国纷争,从中渔利。

主上虽然年少,但他信任我,也记得慕容垂陛下昔日对代国的恩情。

他派我前来,就是希望能避免这场战争。”

慕容轩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我愿冒险与拓跋珪面谈,解开这个误会。

只是,不知拓跋珪是否愿意相信我?”

张衮坚定地说:“慕容将军放心,我会全力说服主上。

而且,林姑娘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也不愿看到她和后燕陷入战火。

当年若不是林姑娘,我早已命丧洛阳,这份恩情,我张衮没齿难忘。”

与此同时,长安未央宫内,弥漫着腐血与熏香混杂的诡异气息。

慕容冲赤足踩在冰凉的玉砖上,手中死死攥着的清河公主绣鞋已被血浸透——那是从她遗体上褪下的遗物。

铜镜里映出他枯槁的面容,左眼下方因过度悲愤生出大片乌青,恰似一道狰狞的诅咒。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离我而去?”

慕容冲对着绣鞋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绝望与痛苦,“慕容垂,慕容轩……是他们,是他们夺走了你!”

他突然将绣鞋重重砸向蟠龙柱,金箔剥落处露出斑驳的血痕,“你们夺走我的至亲,我便要让你们的羽翼彻底折断!

林家不是与慕容轩关系密切吗?好,我就让他们尝尝失去至亲的滋味!

来人!

传我将令,集结三万铁骑,明日一早出,踏平麦积山!

一个不留!”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疯狂与仇恨,仿佛被魔鬼附了身,每一个字都带着刻骨的杀意。

三日后的清晨,三万鲜卑铁骑如同黑色的洪流,裹着滚滚黄尘扑向麦积山。

这支军队的每匹战马都披着厚重的青铜面甲,面甲上狰狞的兽雕刻仿佛在吞吐着寒气,马鬃浸染朱砂,踏着整齐的步伐,宛如从地狱爬出的恶鬼军团。

前排的重甲骑兵手持长槊,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每一片甲叶都经过精心打磨,在冲锋时能形成坚不可摧的防线;后排的长枪方阵士兵手持丈八长枪,枪头如林,在风中微微晃动,仿佛一片钢铁铸成的荆棘丛林。

麦积山脚下,林家堡的青石墙上,林老爷子将祖传的玄铁剑狠狠插入城垛。

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白染血,腰间缠着浸透草药的布条——那是去年抵御羌人时留下的旧伤。

他望着族人们紧握兵器的手,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在颤抖中带着决绝:“列祖列宗在上!

当年长平之战,我们赵人被坑杀四十万;今日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