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慕容垂魂归龙城(2 / 3)

改变它向东流淌的宿命。”

慕容轩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急切地问道:“那叔父,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生,什么都不做吗?难道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抗争,都毫无意义吗?”

慕容垂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释然,仿佛放下了心中的万千重担。

他说道:“当然不是。

我们虽不能改变时代的大势,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像上一世,我为蒙恬大将军,你为扶苏公子,我们虽最终被赵高那奸贼陷害致死,可至少我们在长城之下,度过了快乐的三年时光。

那时的我们,一心保家卫国,看着边疆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火的侵扰,心中满是欣慰。

我们的付出,于百姓而言,是有意义的。”

慕容轩回忆起上一世的时光,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对过去的怀念与温暖。

他说道:“是啊,叔父。

那三年,是侄儿此生难忘的回忆。

我们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看着百姓们在我们的庇护下幸福生活,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慕容垂轻叹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落寞,说道:“可这一世,我征战一生,如今已七十岁了,回过往,竟没有多少快乐的时光。

为了权力,为了复国,我不惜一切代价,却在这条道路上失去了太多太多,包括亲情、友情,甚至是自己的初心。

轩儿,我知道你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你曾说在你那个时代,做商人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若有来世,我愿在现代社会做一个商人,和你继续前缘,过平凡而快乐的日子。

远离这纷争不断的乱世,享受人间的烟火气。”

慕容轩紧紧握住慕容垂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叔父,若真有来世,侄儿定与您一起,做个逍遥自在的商人。

我们游历山川,看遍世间美景,品尝各地美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慕容垂欣慰地点点头,随后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说道:“轩儿,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你和婉清姑娘,要顺应天时。

这乱世的局面,你们难以改变,但也要尽你们最大的可能减少杀戮,让百姓能尽量多过一些平静的日子。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他们安居乐业,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慕容轩坚定地说道:“叔父,您放心。

侄儿和婉清定会牢记您的嘱托,尽力去做。

只是,叔父为何要让侄儿离开燕国呢?燕国如今正是危难之际,侄儿怎能弃之不顾?”

慕容垂目光深邃地看着慕容轩,语重心长地说道:“轩儿,燕国如今内忧外患,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朝堂之上,争权夺利之风盛行,大臣们勾心斗角,不顾国家安危;民间亦是动荡不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对燕国的信心也在逐渐丧失。

你留在这儿,难免会被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一旦你有所行动,可能会引更大的战乱,让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

你离开燕国,找个安静的地方,既能保全自己,也能在一旁观察局势。

若慕容宝有需要,你再出手相助也不迟。

而且,你在燕国,拓跋珪必定会视你为眼中钉,对你痛下杀手。

以你目前的实力,难以与他抗衡。

为了你的安全,也为了燕国百姓,你必须离开。”

慕容轩沉思片刻,觉得叔父所言极是,但心中仍有不舍,说道:“叔父,侄儿明白了。

只是,离开燕国,侄儿心中实在不舍。

燕国的一草一木,都与侄儿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且,侄儿担心离开之后,无法及时得知燕国的消息,无法在关键时刻帮助慕容宝。”

慕容垂微微皱眉,严肃地说道:“轩儿,不舍固然难免,但你要以大局为重。

你肩负着守护百姓的重任,切不可因一时的儿女情长,误了大事。

待你离开后,可安排一些可靠之人,随时向你汇报燕国的情况。

若慕容宝有复兴燕国之心,且展现出相应的能力,你便暗中辅佐他;若他昏聩无能,沉迷于权力,不顾百姓死活,你也无需为他陪葬。

记住,百姓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切莫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让更多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慕容轩重重地点头,说道:“叔父,侄儿记住了。